[唐]陳子昂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這首詩的意思是:逢到好的時機,就可以受到重用。說明各個朝代并不是缺少有才干的人,只有郭隗幸運,被燕昭王看中筑臺拜相,并筑起了招納天下賢士的黃金臺。
隗君,就是郭隗。戰國時燕國人。《史記·燕世家》載:燕昭王發奮圖強,欲招賢納士,向郭隗問計。郭隗講了治國必須廣為納賢的道理,并對燕昭王說:“請自隗開始。這樣賢于隗的人,就會不遠千里來到燕國了。”于是昭王為隗筑宮室而尊為師,以禮相待。結果,樂毅從魏國來到燕國,鄒衍自齊國來到燕國,劇辛來到燕國,許多賢士都相繼來到燕國,燕國很快強大了起來。“黃金臺”,即燕昭王聽取郭隗建議后,在燕國(今河北易縣東南)筑起招賢臺,置千金于臺延請天下賢士,故稱“黃金臺”。后世即以“黃金臺”作為招賢標志。
治國需要人才,這是歷代統治者都意識到的。“歷代非無才”,人才是大有人在的,只是缺乏“識才”的人。如無伯樂,則千里馬也只有老死槽櫪之間;更有甚者,還有的人妒才、忌才,不擇手段打擊、摧殘人才。因此陳子昂提出了“逢時”為貴的問題。隗君為燕昭王所賞識,為之筑了黃金臺,這是“幸”事,是逢了時。這首詩從人才得以發展的客觀條件方面講,要生得逢時,實是對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抗議。我們說,從用人的方面講,要識才、重才;從人才的方面說,還要“識時務”、“造時勢”,即沖破阻力,改變局面,以自己的才干去創設好的“時”,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干。這只有當人才具有了自主意識和打破了思想桎梏才有可能。“有才必有用”,從根本上說還是符合規律的。
上一篇:《陽春曲·題情·[元]白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雪竹·[明]朱元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