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
白鴉養(yǎng)雛時,夜夜啼達曙。
如何羽翼成,各自東西去?
《懊儂歌》又稱《懊惱歌》,樂府吳聲歌曲名,原曲為南朝吳地民間表現(xiàn)愛情受挫的歌曲。劉基采民間曲調(diào)表達人情的變化,全詩用比,喻意顯豁。
白鴉哺雛,盡心盡力,“夜夜啼達曙”,夜夜如此,無一日稍懈。由夜達曙,通宵如此。一個“啼”字,極寫白鴉的辛勞與苦心。白鴉如此辛苦,就是希望幼雛早日成長。可是等到幼鴉羽翼長成后,它們便各自東西分飛了,老鴉的辛勞都落了空。詩人對此發(fā)出詰問,“如何羽翼成,各自東西去”,如何即為何,這一問透出了詩人的感慨。
古人從封建倫理觀念出發(fā),把生物界的一些現(xiàn)象與人相比擬,因而歌頌“慈烏反哺”,鄙棄“勞燕分飛”。認為烏鴉老了后,子鴉銜食喂它,猶如人子之孝敬父母,值得歌頌,而燕子育雛,幼燕長成便各自分飛,不再顧念老燕了,猶如人子不敬父母。詩中所寫白鴉,便是如燕子一般的不同人倫的鳥。
詩人以白鴉為比,所比之意沒有明言,這正給人以聯(lián)想的余地。父母辛勤為子女,結(jié)果子女長大了便各自東西了;師長辛勤為學生,結(jié)果學生成長了就各向南北了;自己辛勤為他人,日后他人不再思念了。總之,這首詩向人暗示忘恩負義、反目為仇等在生活中是常見的。我們今天不必以封建倫理觀點看待父母和子女、師長與學生的關(guān)系,但也應(yīng)有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通理、重情,那也就不會懊惱了。
上一篇:《惡人相遠離·[唐]王梵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戲為六絕句(其二)·[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