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里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
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楊萬里《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共四首,這是其中之一。“伏濤”原指比較平靜、未有大浪掀起的水勢。這里比喻在嶺下看山,看不出有多大高峻突起之勢,可是,見了山卻又與人爭勝斗強——你高,我更高!“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詩人望遠山,起初看時,那山只如伏濤般平伏而不高聳,然而等到自己爬山登上更高的地方時,回頭再看剛才登過的山,這時卻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腳站得更高時,而那遠山則又比自己更高了。“陟”,升高。“一登一陟一回顧”七個字,寫了登山、升高、回頭、遠看四個連續動作,把詩人登山又望山寫得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我腳高時他更高”,這是詩人登山時一剎那間對遠處高山的感受。詩人以“腳高”正襯“他更高”,由于“我腳高”是動景,因此使本來不活動的遠山也相對地活動起來了。“他更高”,把遠山寫活了。其間蘊涵著豐富的哲理。
常登山的人往往有如詩人那種經驗體會,在平地或山腳看遠山,常常感覺到那遠山并不高峻,然而待到自己爬上更高的山時,才發現那遠山仍舊比自己站的地方更高遠。它具有“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意境與哲理,給人以學無止境、品節高尚無絕頂,強人之外有強人等有益的啟迪。孔子的學生曾說過:“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其理趣也是這樣。
詩人另有《寄題王國華環秀樓》(二首)之二情趣與哲理頗似此詩:“平地看山山絕低,上樓山色逐層奇。不知山與樓爭長,為復樓隨山腳移?”這兩首詩的意境與哲理何其相似!他們都給讀者以新鮮活潑、情趣盎然的美感。
楊萬里寫詩的興趣主要是描寫自然景物而不在反映社會現實。而他筆下的景物往往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因而更具有藝術魅力,又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這就是楊萬里作品動人的奧妙之處。
上一篇:《赤壁·[唐]杜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春·[宋]王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