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韋應物
石上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豈不見古來三人俱弟兄,結茅深山讀仙經。
上有青冥倚天之絕壁,下有颼飗萬壑之松聲。
仙人變化為白鹿,二弟玩之兄誦讀。
讀多七過可乞言,為子心精得神仙。
可憐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萬年。
韋應物《學仙二首》,第一首寫“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千鈞巨石一發懸,臥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氣冉冉漸不見,留語弟子但精堅。”
這第二首,緊承前首之意,敘說古時候有兄弟三人,抱定宗旨赴深山學仙,誦讀仙經。到了清幽的深山后,唯見絕壁懸崖倚天而立,萬壑松聲嘩嘩不絕。這里是神仙洞天,卻又寂寞難忍,然而凡人想學仙成道,又必須在這岑寂的環境中專心苦讀。仙人為了試探他們三人的誠心,變為白鹿和他們嬉戲。結果兩個弟弟貪玩和白鹿嬉玩,大哥卻志如磐石,心旌不動,誦讀如故,終于“心精得神仙”,乘云升天,兩個弟弟只得仰天大泣。毫厘之差,人間仙界自此永遠相隔。
這故事是為說理服務的,意在說明“石上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平地掏井也得數丈才能見水,何況石上鑿井。石上鑿井,石既堅且深,要挖到水,絕非易事,沒有決心,就不能專心和有恒心,否則便會半途而廢,甚至在“欲到水”時“惰心一起中路止”,功虧一簣。專心和恒心猶如人到目的地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學仙》詩的第一首中寫的能成仙的那個道士,也是“千斤巨石一發懸,臥之石下十三年”這么“存道忘身”地苦修誠煉才得成仙的。
這首詩給人的啟示就是:不管是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還是建百世功,立萬代業,都需要有專心和恒心。
上一篇:《子夜歌·[五代]李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宿靈鷲禪寺(其一)·[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