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
誰言此數然,吾道何終塞。
嘗求詹尹卜,拂龜竟默然。
亦曾仰問天,天但蒼蒼色。
自茲唯委命,名利心雙息。
近日轉安閑,鄉園亦休憶。
回看世間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無所求,庶離憂悲域。
這首詩閃耀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光輝,詹尹難卜,蒼天無言,說明“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世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發展、轉化著。只是詩人受歷史與階級的局限,最后認為“自茲唯委命”一切歸之于命運,不了了之。
詩的開頭四句為第一部分,對否極泰來的規律表示窘困。樂往悲生,否極泰來,是一般規律。否和泰是《周易》的兩個卦名。天地相交、通順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順叫“否”。后來把運氣的好壞叫“泰否”。樂極生悲,否極泰來,說明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方面轉化。“誰言此數然”,數,命運。哪一個說這是命中決定的呢,我的道路總是被堵塞著。那末,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就導出第二部分的四句。
第二部分先寫問卜人。“嘗求詹尹卜,拂龜竟默然。”詹何、尹喜,皆戰國時善卜之士。相傳詹何一日聞牛鳴于門外,何在室內謂是黑牛而白其角。使人視之,果黑牛,而有白布裹其角。尹喜曾為函谷關吏,老子西游,尹子望見紫氣,謂有真人當過,而老子至。詹何、尹喜這種善卜的人,以龜卜之,也只是默默無言,說不出道理。“亦曾仰天問,天但蒼蒼色”,問天天不語,也無法解說清楚個中道理。
最后,詩人只有“委命”,一切聽任命運的擺布了。認為沒有名利之心,對一切“無所求”,那就可以離開了“憂悲域”了。
“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確實說出了事物矛盾轉化的規律。詩人也否定了求神問卜的不可信,但詩人最后歸結到“命”,這是白居易晚年思想轉向消極的反映。“名利心雙息”、“我今無所求”,想以此來“離憂悲”,實際上放棄了人生的積極追求,是封建士大夫無力抗爭不合理的制度,無法擺脫無窮的苦惱的思想表現。正確的態度,應該既看到“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努力,避害趨利,化悲為樂,轉否為泰。
上一篇:《遣懷·[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里中女·[唐]于濆》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