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毌丘儉
但當養羽翮,鴻舉必有期。
體無纖微疾,安用問良醫。
杜摯是毌丘儉的同鄉,由于長期郁郁不得志,窮困潦倒,曾作詩一首贈身居高位的毌丘儉,希望毌能幫助他打開仕進的大門。《贈毌丘儉》詩中有這樣的句子:“騏驥馬不試,婆娑槽櫪間。壯士志未伸,坎坷多辛酸”,“聞有韓眾藥,信來給一丸”(韓眾,傳說中的仙人)。《答杜摯》中,毌丘儉先是稱贊了杜摯的才能,又勸他遭逢“明時”,應耐心等待,天生之才必有大用之時。
“體無纖微疾,安用問良醫”,是這首五言古風中最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作者以身體沒有一點疾病,自然用不著求醫問藥作比喻,來安慰并鼓勵杜摯:你自己已經具備卓越才能,根本不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比喻生動形象,貼切自然;勸慰亦很有分寸,入情入理。同時也較好地揭示了事物內因外因間的關系。就是今天讀來,也無疑能夠給我們以豐富而深刻的啟迪。
反映內因與外因間的關系,人體的生病與防病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從病理學上講,疾病生于人的肌體,必定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接觸病原體,二是自身抵抗力不強。前者是外在條件,后者是內在因素。而治療疾病也須有外在與內在兩方面因素。身體健康,免疫防線堅固、頑強,便可以御病于體外,或滅菌于體內,或健康帶菌,自然也就無須求助于治療疾病的外在因素——醫生。顯然,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肌體自身是主導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毌丘儉以其對生活現象的敏銳觀察和深刻認識正確地表現出了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這是很可貴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演變均根源于其內部的矛盾運動。當從事物的內部矛盾中提供了某種變化的可能性時,一定的外部條件才可能促成事物的根本改變;而自身的矛盾運動——素質的強弱高下,內在機制的完善與否,則永遠是事物能否自立、能否發生變化的首要因素和根本條件。也正因為此,晉朝廉吏吳隱之飲貪泉“終當不易心”(見《晉書·吳隱之傳》)。
毌丘儉的觀點與傳統儒學重視修身養性、自我完善的傳統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剔除其中主觀唯心主義的成份,汲取其辯證法的精華,注重“扶正固本”,提倡自我教育,發揮內在因素的主導作用,對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疑都是極有教益的。
上一篇:《答僧見·[唐]呂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紫藤(節選)·[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