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冕
層樓危構(gòu)出層霄,把酒登臨客恨饒。
草色不羞吳地短,雁聲空落楚天遙。
江山如畫思豪杰,風月無私慰寂寥。
六代繁華在何處?敗紅殘綠野蕭蕭。
本詩為元代王冕之力作,王冕(?—1359),元末杰出詩人兼畫家,浙江諸暨縣人,別號煮石山農(nóng),梅花屋主,他在家鄉(xiāng)的讀書室叫竹齋,故又稱竹齋先生。王冕家境貧寒,力耕為生,苦讀而成大儒。
這首七言律是他青年時代壯游建康時所作,詩人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抒寫了自己在六朝古都登高的感慨。
首聯(lián),作者寫城樓之高與在城上飲酒,而以“客恨饒”三字引起下文;“客恨饒”,即為客恨多。足登聳樓,身處青霄,攜酒環(huán)顧古都美景,不覺遺恨無限,感慨萬千。“草色不羞吳地短”,即草不以吳地短為羞,暗含對六朝帝王偏安江左,沉緬聲色的微哂。“雁聲空落楚天遙”,“楚天”,指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帶,戰(zhàn)國時都屬楚地。這句寫城上遠眺所見所聞:北雁南飛,雁聲嘹亮,也是對上一句的反襯,表明只有空中的飛雁才有廣闊的天地。“江山如畫思豪杰,風月無私慰寂寥”,山川雄奇,美麗如畫,而社會卻如此黑暗,千古英雄已逝,當今英雄未見,不能不令人向往有豪杰出來重整山河,而現(xiàn)在只有無私的清風明月可以聊慰自己內(nèi)心的寂寥。
結(jié)尾以繁華流逝,紅衰綠減,秋風蕭瑟,令人心寒作結(jié),更為作者懷古傷今之情添上了深深的愁痕。最后兩句是說往日的繁華已荒蕪在一片敗花殘綠之中,這殘敗的遺跡,便是六朝覆亡的見證。懷古慨今,收束了全詩。
此詩以深沉的筆調(diào)勾畫出內(nèi)心的無限感觸:江山如舊,人事已非,繁華不可永駐,舊日勝跡已為花草所掩,表現(xiàn)出一種“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的意境。
王冕這首詩寓深刻的哲理于縱橫開合、酣暢流利的風調(diào)之中。
登樓詩把道理、景物、情感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在說理,而理在其中。詩中表現(xiàn)了對歷史上興亡的感嘆,既有“六代繁華在何處?敗紅殘綠野蕭蕭”的哀感,又有“江山如畫思豪杰,風月無私慰寂寥”的奮然之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有興有亡,有盛有衰,我們只有對英豪的敗亡感到憾恨,而對腐敗的消亡卻覺得高興。入元后的王冕,自然“客恨饒”,這方面感情比較濃重,而“思豪杰”則能淡淡描述,且以風月慰寂寥予以遮蔽。詩人的心態(tài)較為復雜,因而文筆也顯得曲折,這反而使詩變得耐人尋味。
上一篇:《己亥雜詩(選一)·[清]龔自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弋陽道中次淡思韻·[清]陶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