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嚴復
爾泛樓船去使倭,憐余臥病獨悲歌。
三年夢逐滄波遠,萬里書傳涕淚多。
嬌女寧親聊慰藉,霸才無主悔蹉跎。
耦耕約共論文賞,為報流光似擲梭。
此詩前六句抒情,尾聯述志,并于言志中揭示出不虛度光陰的哲理意蘊,給讀者有益的啟示。
首聯寫摯友呂太微已乘船過海出使日本,自己臥病在床,只能獨自悲歌抒懷。倭,對日本的蔑稱。獨,見出朋友遠去,無處傾訴衷腸的孤獨凄苦。頷聯用深情哀婉的筆墨抒寫對摯友的思念。“三年”,點分別時間漫長,“夢逐”,寫思念情深,形諸夢寐“萬里書傳涕淚多”,描述詩人接到朋友的珍貴書信百感交集的心情,“涕淚多”三字,將思念之情推到極至。頸聯寫自己的近況,“嬌女寧親聊慰藉”,嬌女在膝,乃天倫之趣,但一“聊”字卻見出這雖能給詩人一絲慰藉,但內心依然愁苦?!鞍圆艧o主悔蹉跎”便揭示了詩人深衷所在:懷抱雄才卻無法施展,空余滿腹幽恨。詩中的“蹉跎”指作者為國家奔走呼吁的坎坷經歷,言“悔”,不是否定自己的平生努力,而是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態流露。以上,詩人通過摯友遠去又臥病在床的痛苦落寞、懷才不遇的辛酸悲憤將內心郁結的復雜悲涼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但詩人對生活并未完全絕望,尾聯“耦耕約共論文賞,為報流光似擲梭”,從對時光如流的思索中引出人生態度,詩調一振。這兩句所揭示的意義是:相約與友人一起耕種論文,使光陰不致白白流逝。“流光似擲梭”,用一精警的比喻,強調了時間流逝之速,也流露出作者面對疾馳而過的時間所感到的靈魂震撼。“為報”兩字,極其鮮明地反映出作者意欲用“耦耕”“論文”這種生活方式,充實自己的生命,不浪費稍縱即逝的時間。作品由言情而述志,使題旨蘊藉深厚,又醒人耳目。
嚴復為了不虛度光陰,而選擇“耦耕”“論文”的生活方式,與他的身世處境密切相關。嚴復生當清末,國家內憂外患,作為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他一生致力于興國圖強。甲午戰爭后,嚴復大聲疾呼學習西方,起衰振末,所譯《天演論》,更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進化論觀點令國人耳目一新。戊戌政變以后,朝政日益昏暗,嚴復仍翻譯《原富》、《群已權界論》、《社會通詮》等書,介紹西方文化孜孜不輟。但現實殘酷地擊碎了嚴復的濟世救國理想,他的任何努力決不能挽回清王朝已腐敗透頂的頹勢。令人絕望的現實迫使嚴復放棄“兼濟”之志,不得已選擇“耦耕”“論文”這種“獨善”的生活方式。因此,嚴復的選擇并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不得志后的歸隱田園,而具有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相同況味。
今天嚴復“耦耕”“論文”的“獨善”生活方式已不可取,但他“為報流光似擲梭”的人生態度卻仍是發人深省的。人類生命極其短暫,因此,必須時刻牢記時光飛逝這一嚴峻現實。并從中得出警示:時不我待,要積極有為,不要讓光陰白白度過。
上一篇:《宴城東莊·[唐]宋之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狄拾遺時為魏州從事(節選)·[唐]姚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