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邊貢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
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明代中期的詩壇上,有一個影響很大的流派,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粉飾圣德、形式綺靡的“臺閣體”,重要作家有七位,被稱為“前七子”。邊貢就是“前七子”之一。
這首詩題為“嫦娥”,而意蘊頗深,境界極高。詩的前兩句將筆觸伸向天上仙界,描寫嫦娥仙子的生活情景:“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發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嫦娥原來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之藥,便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此時此刻,秋風送爽,又到了桂花飄香的季節。你看,那枝繁葉茂的月中仙桂,滿樹金黃,幽香四溢,怎能不令人為之心蕩神怡,擊節稱賞!“桂團團”一詞,形容桂樹枝葉繁茂,樹冠圓實豐滿,可謂淋漓盡致,維妙維肖。面對這一派清秋景象,嫦娥仙子卻心疏意懶,沒有半點欣賞的雅趣。原來,自從她奔上月宮以來,一直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根本談不上什么仙界的歡樂。多少個世代過去了,桂樹年年花開茂盛,清馨馥郁,嫦娥卻歲歲孤影煢煢,黯然神傷。這里的“歲歲”一詞正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光陰的虛度空擲。“攀”,是上樹折花的意思,“只自攀”一詞,表明嫦娥的舉止單調,興味索然。盡管詩人在這里沒有對嫦娥的心理狀態作任何直接的抒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和外在動作的刻畫,嫦娥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已經歷歷在目,幾乎可以觸摸到了。
對于嫦娥仙子的孤獨處境和內心寂寞,詩人表示了極大的同情,故而后兩句寫道:“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團圓賞月,仰望著天上的月宮,嫦娥啦,仙桂啦,奇思妙想,笑語喧嘩,其樂融融。有的人還會生出無比羨慕之情,幻想自己也能像嫦娥那樣永遠離開人世,到天上去過悠閑自在的仙家生活。這一切,不能不使詩人涌起百般感慨:這些人啊!他們哪里知道在那寒氣逼人的月宮里,可憐的嫦娥仙子寂寞無伴,正兀然佇立在桂花樹下,面對碧海青天,深深陷入對人間往事的回憶、思念之中呢!由于有前兩句的巧妙渲染與烘托,這兩句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摯體貼,不如說是通過對嫦娥仙子寂寞心理的剖析,表達了這樣一個飽含哲理的思想:人間遠勝仙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現實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這首充滿浪漫奇想的小詩,仙凡貫通,天人交融,既有神話傳說的幽渺綺麗的色彩,又有人間煙火氣息,就事微挑,追情妙繪,極其自然。即就今天而言,它仍能給人以美感享受和哲理啟示。
上一篇:《始聞秋風·[唐]劉禹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嫦娥·[明]邊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