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陶宗儀·寒號蟲》鑒賞
五合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 “鳳凰不如我。” 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 “得過且過。”嗟夫!世之人中無所守者,率不甘湛涪鄉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詫九族儕類,則便志滿意得,出肆入揚,以為天下無復我加矣。及乎稍遇貶抑,遽若喪家之狗,垂首帖耳,搖尾乞憐,惟恐人不我恤,視寒號蟲何異哉,是可哀已!
(《南村輟耕錄》)
這是一篇諷刺小品,作者借寒號蟲為題而發揮,以辛辣的筆調譏諷了“世之人中無所守者”。
作者在前半部分扣“寒號蟲”之題,講述了一個寓言小故事。隨著“嗟夫”的一聲喟嘆,筆鋒頓宕開去,勾畫起“世之人中無所守者”的形象來。一時間,讓人不免有“風馬牛”之感,待閱至“視寒號蟲何異哉”,才大悟作者運用類比之匠心。這一首尾呼應的結構處理手法,不僅使題目的蘊意得以深化,并且有力地增強了作品的針砭效果。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為“世之人中無所守者”作了兩幅速寫: 一幅凸現其身名顯赫時,自吹自擂、目空一切的高昂之態; 一幅勾勒了他“稍遇貶抑”,即如“喪家之狗”,乞憐唯恐不恤的奴才相。前倨后恭,判若兩人。聊聊數筆,便把這一丑角的個性特征勾畫得維妙維肖、入木三分,顯示出作者舍形取神的不凡功力; 其中的每一筆觸又都飽蘸著作者輕蔑厭惡之情。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劉義慶·家無長物》鑒賞
下一篇:《明·歸有光·寒花葬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