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襲《魏鼓吹曲·戰滎陽》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魏]繆襲
戰滎陽,汴水陂。戎士憤怒,貫甲馳。陣未成,退徐榮。二萬騎,塹壘平。戎馬傷,六軍驚,勢不集,眾幾傾。白日沒,時晦冥,顧中牟,心屏營。同盟疑,計無成,賴我武皇,萬國寧。
《魏鼓吹曲》屬樂府詩《鼓吹曲辭》。《晉書·樂志》說:“魏武帝使繆襲造鼓吹十二曲以代漢。”《戰滎陽》為第二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擅兵權,廢少帝,立獻帝。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東州郡共同舉兵討伐董卓,當時袁紹被推為各路武裝聯盟的首領,曹操代理奮武將軍。二月,董卓徙天子于長安, 自領兵駐守洛陽。因董卓兵強勢盛,袁紹的同盟軍里沒有人敢先發兵進攻董卓。曹操出于義舉,在義正辭嚴地責備他們之后,便一馬當先,引軍而西,準備據守成皋。兵至滎陽汴水,被董卓部將徐榮打得潰不成軍、慘敗而歸。這首詩,描繪了滎陽之戰的真實情景,歌頌了曹操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歷史功績。
詩歌用倒敘手法,一、二兩句,開門見山,點明了戰斗地點——滎陽汴水之濱。三、四兩句,詩歌以凝煉的語言,刻畫了曹操率領的五千大軍,一個個驍勇非常,奮勇當先,披甲驅馬,直奔洛陽討伐董卓的勃勃雄姿。五至八句,筆勢一轉,寫曹操到了滎陽汴水,就遭到卓將徐榮的伏擊。操軍陣勢還未擺好,就被徐榮打退了。徐部兩萬鐵騎,踏平了操軍的深溝高壘。“戎馬傷”以下四句,緊承上文,敘述滎陽之戰,曹操慘遭失敗的情況:敵兵勢盛,寡不敵眾, “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三國·魏書·武帝紀》),幾乎全軍覆沒。緊接“白日沒”四句,轉入寫景抒情,戰斗以失敗告終,曹操在敗歸途中,面對日色昏暗、暮色茫茫,不禁回憶起前此刺殺董卓未遂,逃到中牟之時,內心憂慮彷徨,思緒萬千。最后四句,轉入理智的反思,這次戰斗雖然由于盟軍的狐疑觀望、不能齊心協力而慘遭失敗,但是由于武皇曹操的義舉,對方亦不敢輕舉妄動,各盟軍的力量因此得以保存。這種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表現了詩人對曹操其人的認識是獨具慧眼的。
全詩二十句,以三言為主,偶插四言,鏗鏘有力,節奏明快。據《晉書·樂志》說, “改漢《思悲翁》為《戰滎陽》,言曹公也。”對揭示這首詩的寫作意圖可謂一言而中其肯綮。
上一篇:繆襲《魏鼓吹曲·克官渡》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雞鳴》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