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漸臺水》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明]李東陽
漸臺水,深幾許。使者來,誰遣汝?不見君王符,空傳君王語。漸臺水,行宮不可度,妾死猶首丘,君王在何處?平生委質身為君,此時重信輕妾身。君不還,妾當死;臺高高,水彌彌。
這首詩敘寫了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據《列女傳》記載:楚昭王一次出游,把夫人貞姜留在臺上。昭王聽說洪水撲來,將要淹沒漸臺,便派使者去迎接夫人,但卻忘記了持符。夫人說:“大王與我們約定好了,召見時一定要見符而行”。使者說:“如今洪水即將撲來,再回去取符恐怕來不及了”。夫人說:“我知道跟你離開這里可以得生,留在這里只有一死,但背信棄義而生,不如留下一死”。于是使者回去取符,這時洪水洶涌而下,漸臺崩塌,夫人終于被無情的洪水席卷而去。
漸臺,池中為水所浸的臺閣。詩歌開始便用“漸臺水,深幾許”這短短的六個字,寫出洪水浩浩蕩蕩,池臺孤孤零零的場面。以下便以貞姜的口吻來敘寫:是誰派使者你來的呢?你僅憑口舌傳達大王的旨意,卻為什么不見大王的信符呢? “漸臺水,行宮不可度,妾死猶首丘,君王在何處?”首丘,相傳狐貍死時,頭總是向著自己巢穴所在的山丘,喻指貞姜的整個身心都以君王為轉移。在水天漫漫,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候,她所想到的并非是自己的安全,而首先是大王與自己的契約,她所憂心的也正是大王現在什么地方。“平生委質身為君,此時重信輕妾身。”委質,古代臣下向君王獻禮,表示獻身。意思是我的整個身心都屬于君王,此時我所看重的是我與君王的信約。而我的生命乃是無足輕重的。如果君王不回來,我寧可留在這里一死。詩歌最后的“臺高高,水彌彌”,用來照應開頭。作者也正是用這種宏闊的境界去烘托自己頌揚的人物。作者曾任弘治、正德時的宰相,位極人臣,所尊崇的自然是封建的忠孝節義思想,與其說詩中還微乎其微地包含有對真摯愛情的詠歌的話,不如說整個詩歌都在用一種形象化的語言頌揚封建的仁人孝子忠臣義婦之情。
上一篇:《淮南王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照田蠶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