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雙調] 殿前歡
張可久
離思
月籠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懶看幃屏畫,人在天涯。 春殘豆蔻花, 情寄鴛鴦帕, 香冷荼蘼架。 舊游臺榭,曉夢窗紗。
【鑒賞】 此篇寫情人離別后的綿綿思緒,故題為 “離思”。凄清、纏綿、蘊藉是此曲明顯的藝術特色。
“月籠沙,十年心事付琵琶。” 一開頭,作者就以空靈之筆寫出了多情女子的綿綿思緒: 在朦朧的月色下,一女子抱著琵琶,輕輕撥動琴弦,用音樂的語言訴說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十年別離之苦。兩句分別化用杜牧、晏幾道的名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琵琶弦上說相思”,因而引起讀者更為豐富的聯想。“相思懶看幃屏畫,人在天涯。” 回到臥室,一點起燈,撲入眼簾的屏幃上的畫,那畫面或是比翼鳥,或是雙飛蝶,或是土女行樂圖,都已無心去看了,因為被離情折磨得夠苦了。“人在天涯”,是全曲的點題之筆。“十年心事” 因何而起,為什么“懶看幃屏畫”,都是因為自己心上人遠在天涯。下面“春殘” 諸句的感情,也因 “人在天涯” 而起。
“春殘豆蔻花, 情寄鴛鴦帕, 香冷荼蘼架。” 用鼎足對的句式,一方面表達青春韶華易逝的傷感,一方面表達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如果是桃、 李、 杏花開放, 給人的感覺是 “春意鬧”, 豆蔻、 荼蘼花開,也許很艷麗,但它們開于初夏,意味著明媚的春光已逝,連那香也是 “冷”的,因為與心上人離別之后又度過十個春天,青春年華能有多少個春天! 無可奈何,只有 “情寄鴛鴦帕”,將自己的深情一針一線地在手帕上繡上一對鴛鴦,直繡到深夜。
忽然,女主人公與心上人在曾攜手同游的臺榭相逢,訴說著別離之苦、同享著重聚之歡,可是曙色忽然來到窗紗,原來是南柯一夢,留下的是無限的悵惘。晏殊表現離別情的名句有 “樓頭殘夢五更鐘” (《玉樓春》) 之句,但遠不如 “舊時臺榭,曉夢窗紗” 蘊藉、雋永。
此曲從寫月夜開頭到寫黎明結束,時間上互相照應。“月籠沙” 的朦朧之美與 “曉夢窗紗” 的縹緲之美,意境互相照應,使全曲渾然一體。
上一篇:張可久·[雙調]殿前歡·次酸齋韻|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張可久·[雙調]殿前歡·客中|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