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中呂] 陽春曲
周德清
秋思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結柔腸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葉不禁秋。
【鑒賞】 這是一首寫閨怨的小令。內容和寫法都有點類似于溫庭筠的 《望江南》。
傍晚時分,一個滿腹心事的弱女子獨倚妝樓,她的眼前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這情景與溫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十分相似,不同的是溫庭筠詞中的主人公是在“梳洗罷” 才登樓遠眺的,她的登高有一定的目的性,心中是充滿希望的,盡管游人未歸,但女子卻依然梳洗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地倚樓盼望; 而此曲中的女子,給人的感覺是未曾梳洗便在失魂落魄中不知不覺獨自倚著妝樓直到夕陽西下。她的依樓完全是無目的性的消磨,而此刻,眼前是山寒水瘦,落木無邊。古人有 “一葉知秋”說法,一葉的凋零對于多愁善感的弱女子來說,已是不堪其苦,更何況千山落葉,萬木蕭條呢? 面對大自然一切有情之生命被無情摧殘,滿腹心事的弱女子更是愁腸百結。“百結愁腸寸寸愁” 不僅寫愁的程度,而且狀愁的形態,與 “千山落葉巖巖瘦” 相映生輝。結句“樓外柳,眉葉不禁秋” 既是寫景,又是自況。柳,在古代詩人筆下,常用來形容情意綿綿的美麗女子。韋莊有 “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白居易有“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因此,提起柳葉柳絲,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長袖蛾眉、柔情不禁的美麗女子。秋景慘淡,山川寂寥,樓外之柳,自然免不了凋零枯落的命運。女子以 “不禁秋” 的樓外之柳自喻,字里行間,充滿了某種身世之感,這無疑是女子內心愁苦的根源所在,但作者恰恰不說破,只是在結穴處用景語輕輕一點,便戛然而止,將想象的空間留給了歷代讀者。
上一篇:徐再思·[中呂]陽春曲·贈海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白樸·[仙呂]寄生草·飲|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