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一枝花 休官
孫叔順
不戀蝸角名,豈問蠅頭利。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閑是閑非,僻掉的都伶俐。百年身圖畫里,本待要快活逍遙,情愿待休官罷職。
[梁州]誰待想錦衣玉食?甘心守淡飯黃齏。向林泉選一答兒清幽地,閑時一曲,悶后三杯。柴門單戶,茅舍疏籬。守著咱稚子山妻,伴著幾個故友相識,每日價笑吟吟談古論今,閑遙遙游山玩水,樂陶陶下象圍棋。早起,晚夕,吃醉了重還醉。嘆白發緊相逼,百歲光陰能有兒?快活了是便宜。
[煞尾]都則是兩輪日月搬興廢,一合乾坤洗是非。直宿到紅日三竿偃然睡,那些兒況味誰知?一任鶯啼喚不起。
這是一套謳歌隱居生活的散曲,它由三首曲子組成,在這里,作者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對官場名利的厭惡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表現了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
第一首曲子以“不戀蝸角名,豈問蠅頭利”引出,一下子把作者的思想境界提綱挈領地帶了出來,在這里,他把封建社會中歷代知識分子視為生命的功名說成是蝸牛的角,視功名為極小的境地,足可見其對功名的鄙視。而“豈問蠅頭利”中“豈問”,又把這種對名利的鄙薄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次后的“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二句,則是一般在官場上失勢的人們遭遇到親朋好友冷落時發出的感慨。作者就處于險惡的環境之中,因此認為,“閑是閑非,僻掉的都伶俐。”只有避開這些與己無關的事,才是達者和智者,才是聰明人。而后面的“百年身圖畫里”中的百年即指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應當像那些圖畫里一樣以隱居為樂。“本待要快活逍遙,情愿待休官罷職”,正是此句引出的作者歸隱的志趣,曲子至此,歸隱的主題已鮮明地現出,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人們,官場和仕途是不可眷戀的。
第二首曲子緊接著作者歸隱的志向,描繪了一幅恬靜、自然,然而又有無窮樂趣在其中的歸隱圖。首句“誰待想錦衣玉食?甘心守淡飯黃齏”,接上首曲子進一步表示作者隱居山林的堅定志向。后面一大段就開始敘寫歸隱生活的快樂,作者向著樹林和泉水邊選了一處清靜幽雅的地方,在那里,空閑的時候唱一曲,心中悶了就喝上幾杯酒。那周圍多是草屋柴門,茅屋四周圍著稀稀拉拉的籬笆,自有一種遠樸的古風。在這里,守著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妻子,又有幾個老朋友老相識作伴,整天在一起笑吟吟地談論古今,悠閑逍遙地游山玩水,高高興興地下象棋、圍棋。從早上起,一直到晚上夕陽西下,喝醉后醒了又重新喝醉。作者就這樣地生活在隱逸圖中。曲子的結句則突然轉向作者對于人生價值的認識: “百歲光陰能有兒”,表現了歲月的迅疾,時不待人,而人生又復有限,兩者相較更顯浮生短暫。因此快活了才是便宜。
第三首曲子用“都則是兩輪日月搬興廢,一合乾坤洗是非”二句領出,表明了作者對于世間的一切都看得是那樣的淡薄。紅日上了三竿,還在安然地睡著。“那些兒況味誰知?”這一句設問極妙,這種滋味,整日在官場上辛苦忙碌的人確實是無法知道的,最后以“一任鶯啼喚不起”結尾,更襯托出那況味的甜美來,獨自沉醉酣睡,隨那黃鶯兒怎樣使勁啼叫也喚不醒。這結尾似斷又未斷,可又顯得那樣地自然。整個散曲就在這妙不可言的意境中結束了。
這套散曲在總體上表現了作者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沉醉,也多少帶有一些消極避世的色彩。可是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看,就會發現其更深的旨意,從中可見中世紀野蠻統治給知識分子帶來的精神創傷。
這套散曲在藝術手法的表現上很直露,又自然真切,其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怡然自得的樂趣,在它前代的歸隱作品中恐怕是很難見到的。
上一篇:南呂·一枝花丑齋自述·鐘嗣成|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南呂·一枝花詠雪景·沈禧|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