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撥不斷(五首)·五
子房鞋,買臣柴,屠沽乞食為僚宰,版筑躬耕有將才。古人尚自把天時待,只不如且酩子里胡捱。
第五首,作者連用“子房鞋”、“買臣柴”和“乞食”、“版筑”、“躬耕”五個典故,作為自己期待出山的依據。“子房鞋”,西漢張良字子房,年輕時遇一老人把鞋子掉到橋下,老人叫他去撿起來并為自己穿上,他恭恭敬敬地照辦了,老人便傳給他一部《太公兵法》,使他能輔佐劉邦平定天下。“買臣柴”,朱買臣,漢武帝時人,幼年家里很窮,靠打柴為生,他很好學,常常擔著柴,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后來,漢武帝封他為大中大夫。“乞食”,楚國伍員為奸臣讒害,投奔吳國,曾在路上乞食,后來受到吳王的重用。“版筑”,殷代的傅說,本是個版筑(用框架筑土墻)的奴隸,后來殷高宗武丁舉他為相。“躬耕”,漢末諸葛亮曾隱居于南陽,親身從事耕作,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在群雄角逐中充分發揮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作者用這些歷史上的事例,說明自己還存在著發跡的希望。所以,他暗暗地(“酩子里”)胡亂地過日子、捱時間(“胡捱”),等待時運的到來。
馬致遠一生只做過管理鹽務一類的小官,懷才不遇,半世蹉跎,晚年隱居林下,過著閑適的生活,但又不甘寂寞,總是希圖經世報國。這一組小令,正是這種曲折復雜心境的寫照。作品既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功名利祿的否定;在悲憤與頹喪之中,反映了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操;另一方面,卻又存在著出山的希冀。曲的意境開闊,情感真摯,語言精練,聲調和諧,篇篇均系曲苑佳作。
上一篇: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二、西廂寄寓|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雙調·水仙子怨別離(十首選五)·五|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