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雅)》言情贈友詩歌
呦呦鹿鳴①,食野之蘋②。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③,承筐是將④。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⑤。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⑥。
視民不恌⑦,君子是則是效⑧。
我有旨酒⑨,嘉賓式燕以敖⑩。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1),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12)。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對《鹿鳴》 的詩義,歷來眾說紛紜,《毛詩序》認為“《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是說此詩為周朝國君燕饗群臣嘉賓之歌。宋朱熹則認為“《鹿鳴》 豈本為燕君臣嘉賓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鄉人也歟。”這是說此詩既可用來宴會群臣,又可用來宴會賓客。以上二說多有偏頗附會之意,不足說明 《鹿鳴》 的詩義。
《鹿鳴》應是一首表達賓主間友情的歌,詩中的“我”即主人,“嘉賓”即我宴請的客人。主、客是何許人也?其身份很難確認,未有實指。從詩中找不出“我”是周王,“嘉賓”是群臣的佐證。但他們也決非庶民百姓,從詩中的語氣分析“我”應當是當時上層社會貴族階層的成員,所宴請的“嘉賓”也應是同一階層的人。通過宴會上飲酒、奏樂的熱烈場面,表達了主、客之間友愛和美的關系。可以推測,此詩當出于民間,是鄉飲酒禮之樂歌,后為人采集獻給朝庭,樂官整理為朝廷燕禮之樂歌。
全詩分三章,每章八句。詩的起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是以群鹿相呼在野外和樂吃草起興,正如《淮南子》所云:“鹿鳴興于獸而君子美之,取其見食而相呼也。”以群鹿和鳴,吃草之聲音,烘托出一種熱烈而和諧的氣氛,以此引出下文歡宴賓客的場面。“我有嘉賓”一句,交待了詩中的人物主、客,主人宴請眾多高貴的賓客。對宴會的盛況,來作具體描繪。而是集中筆墨描寫宴會上所用的樂器及演奏的樂曲 “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琴瑟、笙簧都是古樂器,其音調諧和悠揚。用以比喻象征主客間的關系,親密和諧,友愛和樂。古代人十分重視音樂,各種活動都離不開音樂。從宴會所用之樂器,演奏的樂曲,可以想象出宴會的層次、盛況,和樂的氣氛。第六句 “承筐是將”是描寫主人獻給嘉賓的禮物。“筐”是指古代用以盛裝布帛禮物的竹筐。意思是將筐中的禮物獻給嘉賓。禮物之多,禮物之貴重,反映出賓主之間的情深意厚。后兩句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寫嘉賓對主人親善友愛,給主人以忠告,指出為人處事的大道理。從這一角度,進一步表達了主客之間的關系,非同一般酒肉朋友,而是高尚的親密的摯友。從而反映了周代社會的禮俗,以及人們所追求的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想境界。
第二章,仍然以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比興,引出歡宴賓客的場面,重點在贊美嘉賓,“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主人宴請的嘉賓,美名遠揚,品德高尚,待人寬厚,教人不輕薄。這種君子之風是人們學習的準則、榜樣。后兩句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又把讀者帶回酒席宴上,美酒嘉賓,賓主間和樂歡快,友愛諧和。從而表達了賓主間深厚情意。
第三章,依然是以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比興,引出歡宴賓客的場面,重點潑墨在嘉賓之樂上面,“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宴席間彈琴奏瑟,琴瑟和諧,悠揚悅耳,一個 “湛”字表明了 “樂之久也”。快樂諧和的氣氛充滿了宴會的全過程,可見賓主間深厚友情已由來久矣。“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主人以美酒,讓嘉賓盡興,真可謂是喝不完的美酒,敘不完的友情,進而表達了主客間的情意篤厚。
《鹿鳴》 這首詩,是我國古代最早吟唱友情的詩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禮俗。其詩構思新穎,主客線索分明,章法錯落有致。是一首反映現實的好詩。
注釋
①呦呦 (you you): 擬聲詞, 鹿鳴叫的聲音。 ②蘋(ping):藾蒿,一種青葉白莖的野草。③簧: 笙中的簧葉,吹笙時振動簧葉而發聲。笙亦稱簧。④承:奉上。⑤示: 告,指示。周行 (hang): 大道。此指大道理。⑥德音: 好品德,美名。孔: 甚。昭: 明。⑦視: 古示字。恌 (tiao) : 同佻,輕薄、茍且的意思。⑧則: 法則、典范。效: 仿效。⑨旨酒: 美酒。⑩式:語助詞,無義。燕: 同宴,宴飲。以: 而。敖: 古遨字,舒暢快樂。(11)芩 (qin): 蒿的一種。(12)湛(dan): 即耽,沉溺于某事之中,此指酒酣,盡興歡樂的意思。
上一篇:《高陽臺》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一剪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