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沉醉東風》言情贈友詩歌
春情
一自多才間闊,幾時盼得成合?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待喚著怕人瞧科。我這里高唱當時水調歌,要識得聲音是我。
散曲與詩詞相比,無論事物的描述,還是情感的抒發,都更加淋漓盡致,大膽夸張,多率直淺白之語。往往 “尖新倩意”、“豪辣澋爛” ,給人以酣暢痛快之感。這首小令截取了生活中富有戲劇意味的一個場面,把熱戀中的少女那純潔天真的情感和行動栩栩如生地描畫了出來,具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和強烈的喜劇詼諧性,讀之令人不禁莞爾。
起首兩句: “一自多才間闊,幾時盼得成合? ” 自從跟情郎分手以后,光陰難耐,已過了許久,終日望眼欲穿,苦盼期待,什么時候才能與你結為夫妻? “多才”,很有文才,對情人的稱呼,猶如 “才郎”。語無矯揉造作,口吻深情熱烈,主人公滿懷激情地訴說對愛情婚姻幸福的無限憧憬和無比向往。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是私訂終身,這在盛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也是為嚴酷的封建禮教所不能容忍的,要承受 “父母國人皆賤之”的巨大壓力。然而,壓迫越重,反抗越烈,真摯強烈的愛情和少女對幸福生活的純真理想,匯成了一股洶涌澎湃不可阻遏的潮流,使她一往無前,勇敢地沖破了那道防衛森嚴而堅固的“網” , 與自己的所愛傾心相戀, 山盟海誓。她是那樣的堅貞與自信,對愛的追求又是那樣大膽和熱烈。她深信“有情人終成眷屬”,因而耐心地等待著那個與情人“成合”的時刻。“幾時盼”,什么時候能盼到,是自我心靈的坦露,也是對情郎的詢求,可見少女的殷切之情。
“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待喚著怕人瞧科。”這個機會終于來到了。當她像往常一樣,在門前匆匆而過的行人中搜索他的身影時,猛然看到了他,怎不令人欣喜欲狂呢! 一個“猛”字,境界全出,給作品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把少女乍喜還驚,苦盼而終于有了結果時那種眩惑又不敢相信的細微心理揭示得入木三分,極富表現力。本是一心企盼,待見著了卻反覺突然,何等高妙! 眼看情人一步步走過來了,又會很快走過去的,她按捺不住驚喜激動的心情,就要開口喚住他,但一轉念,又覺不妥,萬一被別人看破他們的私情,那該多難為情呀! 一個“待”字,狀其欲喚不敢,欲罷不甘的細微心理活動過程,真切生動,維妙維肖。“怕人瞧科”,元劇中的表情動作稱為“科”,這里顯現出少女情態的嬌憨純真,羞澀可愛。
最末兩句: “我這里高唱當時水調歌,要識得聲音是我。”更是一個饒有興味,幽默生動的喜劇場面。正當少女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她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高聲唱起當初定情時的水調歌。情人間對于對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每個細微末節之處都會牢刻在心的,她的情郎定能從歌聲中辨別出她的。這就為他們之間的“成合”創造了條件,實現她夢寐以求的理想了。多么聰穎機智的少女!她用自己的蕙質蘭心、聰明才智達到了與情郎相會的目的,多么有趣!多么巧妙!給全曲蒙上了浪漫的色彩,注入了活潑跳躍的動力。
這首小令格調極近民歌,明快流暢,質樸清新。《元曲紀事》稱其詞“如桂林秋月”。用白描手法寫作,筆觸細致生動,字里行間滿蘊情意,謔而不虐,諧而不滑,富有喜劇意味,充滿浪漫情調,妙趣橫生。人物形象生動鮮明,豐滿傳神,呼之欲出,歷歷在目。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說: “大家之作……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切者深也。”這首小令確是如此,筆法灑脫無羈,純白自然,因作者把全副身心投入其中,故其真切動人,這在整個元人散曲中,亦屬上乘之作。
上一篇:《[雙調]·殿前歡》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雙調]折桂令》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