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言情贈友詩歌
枕前發盡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這闋詞是一首用誓言表現堅貞不渝愛情的好民歌。其風格直率潑辣,手法委曲婉轉,語言精確洗煉,感情真摯熱烈,把一對情侶誓死相愛、永不變心的堅定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
全詞共八句,均寫青年男女相愛的誓辭。“枕前發盡千般愿”,劈頭一句入手擒題,總領全詞。大凡純真相愛的雙方,總是互相傾慕,熱烈追求,信誓旦旦,自不待言。而在終成伉儷之良宵,喜結鸞鳳之枕前,更是訴不完愛慕衷腸,發不盡山盟海誓。“發盡”二字,寫得入木入骨,至情至性。“千般愿”婉轉地點出了詞旨,實則為一愿: 愿愛情永固,天長地久。
以下七句,緊扣主題,分別描繪了六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道出了樁樁誓愿: 要使愛情休止,除非青山崩潰,秤錘浮在水面,黃河干涸見底,參辰二星在白天出現,北斗星回轉南天,半夜三更出太陽! 毋庸置疑,誰都知道巍巍的高山不會崩塌,沉重的秤錘絕不會浮在水面上,滔滔的黃河永遠不會干枯,各踞東西的參辰二星根本不可能在白天出現,晶瑩閃爍的北斗怎會回到南面?更不用說要在半夜三更見到光芒四射的太陽,那簡直是夢想。既然這些自然現象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那么,愛情便絕對不可能休止了。
這里,作品運用了反證和博喻的方法。它連用了六個比喻,從陸地到天空,從山河變遷到天體運行,從重量關系到晝夜顛倒等,變換不同角度,以六種不可能,證明了一種不可能: 愛情不可能休止。這種用多種比喻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的方法,叫作“博喻”,或稱“車輪戰法”。后來的蘇軾在其《百步洪》詩中也用過此法,連用比喻來形容船在水中行駛的速度之快: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博喻的手法,收到了特寫鏡頭的效果,構成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它化抽象為具體,反襯出愛情堅如磐石。
然而,作品采用博喻,連續描繪多種自然現象并不是簡單的堆砌和羅列,而是巧用幾個重復字詞,妙手構連,使詞意回環往復,跌宕起伏。開頭先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到了 “青山爛”、“秤錘浮”之時,他們之間的愛情便可 “休”了。但作者卻用了一個 “直待”來了一個轉折,說明 “要休” 還要等到 “黃河徹底枯”、“北斗回南面”、“白日參辰現” 的時候。那么,如果真的有一天河枯、斗移、星現,是否就可 “休” 了呢? 否。“休即未能休”,還要等到 “三更見日頭”。這又是一折。無論如何曠日持久,“三更見日”是決然不可能的事,則愛情永固便毫無疑問了。三 “休”三 “待”不特曲折有致,妙趣橫生,而且以急切的口吻,表示了熱烈的心情,使人有蕩氣回腸之感。
讀了這首詞,很容易使人想到漢樂府民歌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二者在內容上、手法上如出一轍: 同樣用誓言表示愛情的堅貞,同樣采用了博喻的方法。可見其淵源承繼關系。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 前者是呼天搶地的吶喊,后者是真誠坦蕩的發抒; 前者是獨自對天發誓,后者是相互發愿盟誓; 前者像高天懸河,奔瀉直下,后者若平地湍流,曲折逶迤。又可見其創新發展精神。總之,這首詞實為愛情民歌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自君之出矣》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