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言情贈友詩歌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風③。
風聲一何盛④,松枝一何勁⑤。
冰霜正慘凄⑥,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⑦,松柏有本性。
作者在詩中以松柏喻其從弟,既有贊美,又有勉勵。
松樹一向被我國人民視為一種人格的象征物。松樹形狀高大,枝干挺立,有著耐寒暑、抗風雨的特質,所以人們用它來象征人的品格氣質和形象特征:堅貞不屈、傲然挺立。在文學創作中,贊美松樹品格精神的作品也相當多。劉楨以贈詩的形式,對松樹精神作了評贊,意在勉勵堂弟要像松樹那樣,不畏任何艱險、不為任何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這本身也說明詩人對做人的要求,因而這首詩也有作者自況之意。
詩的前四句寫聳立在山上的青松,能夠經受住狂風襲擊的嚴峻考驗。這無疑會使人聯想到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也應當像松樹那樣,無論遇到怎樣大的風勢,都能傲然挺立,決不動搖。后四句寫青松在嚴冬季節能夠凌霜雪而巋然不動,則進一步說明它的秉性堅貞,不怕嚴寒。自然也會使人聯想到,當一個人面對嚴酷的環境時,也應當面無懼色,勇于迎戰,毫不退縮??耧L和冰雪對一般植物來說是一大威脅。在狂風和冰雪面前,它們是弱者,不是枯萎衰敗,就是倒折死亡。可是松樹不僅能堅強地生存下來,且能四季長青,越是艱險越顯出它的風采,它的“本性”。真可謂“真骨凌霜,高風跨俗” (鐘嶸《詩品》上)。
這首詩在語言上顯得質樸沈頓,不假雕琢。句意聯屬,不可句摘。章法渾成,意脈貫通?!吧缴纤伞保瑢懗鏊蓸渚痈吲R下之氣勢; “谷中風” 寫出氣流、風向等特點。用“亭亭”壯其形態;用“瑟瑟”摸擬風聲,用風之“盛”來渲染風勢之大; 用“勁”字來表明松樹的性格。遭受狂風襲擊的松樹,如果不堅硬,就會折斷或連根拔起,詩人在這里用 “勁”字來描繪松樹不為風勢所挫,始終堅強地挺立著,是十分貼切的。寫冬天的冰霜景色,用 “慘凄”二字來形容,帶有詩人的感情色彩。
詩人為了突出松樹的性格特征,還采用了對比手法,使松樹的壯美形象在沖突中顯現出來: 一面是來勢兇猛的狂風,一面是傲然挺立的青松; 一面是冷酷無情的冰霜,一面是端正美好的巨松?!笆ⅰ迸c “勁”、“慘凄” 與 “端正”、“凝寒”與 “本性”,這幾對矛盾,都體現了 “松”與 “風”的沖突。在兩物之間的對抗中,狂風與冰雪反而顯得渺小,青松卻顯得威武挺拔。在這里,對比手法的運用,是為了體現它們的象征意義,即象征人的堅貞不屈的品格。所謂 “松柏有本性”,就是詩人勉勵堂弟要像青松那樣秉性堅貞,不怕風霜,始終保持著人的優秀品質。
注釋
①《贈從弟》三首,分別以萍藻、松、鳳凰喻其從弟,希望他始終保持本性。這是第二首。從弟: 堂弟。②亭亭: 聳立貌。③瑟瑟: 風聲。④盛: 此指風聲大。⑤勁: 堅。⑥慘凄: 形容冰霜凜冽寒冷。⑦罹 (li離): 遭受。
上一篇:《賦得暮雨送李曹》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衛八處士》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