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姚司馬》言情贈友詩歌
共君春種瓜,本期清夏暑。
瓜成人亦去,失望將誰語。
裛露摘香園②,感味懷心許。
偶逢西風便,因之寄鄂渚③。
這是一篇寄給遠方朋友姚司馬的詩。張說貶為岳州刺史,曾與姚司馬官聯,有贈詩,別詩在。詩序中曾說: “姚司馬 (名紹之) 往在柏臺) 御史臺),每欽骨鯁。及茲荒服(指岳州) ,偶得官聯(同一官衙,共治官事) 。”由此可知姚紹之曾任岳州司馬,協助刺史張說治理州事。又是在朝廷的故舊之交,于此地重逢,偶然官聯。據此這首應作在張說離開岳州之后,即開元七年以后。他們都經歷過宦海浮沉,品嘗了世態炎涼之苦,因而更珍視這敦意氣、重然諾的忠貞友情。雖身處異地,官位不同,仍然念念不忘姚司馬。以詩代書,剖心相見,感情真摯凄惋,患難與共,動人肺腑。
這是一首五言八句的古體詩,風骨凝練,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蕩滌了齊梁體的過分雕飾之弊。
前四句以逆挽的筆法寫瓜約失期,惆悵懷友之情。春初之時,同約共種瓜; 秋初之際,剖瓜共品嘗,以期清消暑熱,娛爽心神。七月瓜熟人走,對瓜失望。滿腹心里話,將對誰去訴說呢?從種瓜、嘗瓜的誓約到瓜熟失望的形象描寫中,剖示出他們知心相交、患難與共、以種瓜自慰、尋求樂境的深厚交情。四句詩敘事波折,感情宕蕩。熱望、渴望到失望,陡轉直下。詩的氛圍也驟變,費人思索,老朋友為何爽約而去? 留給詩人的卻是失去知音者的苦果,孤獨寂寞,有話無處說,吞咽在肚里。自煎自炙,不堪其苦。
詩的后四句寫嘗瓜懷友,寄詩話舊。早晨秋露未晞,滿園瓜香,摘瓜品味,懷舊之情,心許之約,隨之浮現,隨之陷入愁境之中。偶然間西風撲面,神情一振,頓悟借西風傳書,告以在鄂渚的老友,瓜熟人不全,有美味不能同享。瓜熟心感是實景實情的敘寫,耕耘心血的結晶,友情的象征物。睹瓜懷友的愁情,有美味不能共嘗的遺憾心理,總之百感交集,不能解脫。因風寄詩是由實境進入幻境,是精神痛苦的解脫,是心理率動的平衡,于是獲得了美感的快慰。告慰老友,了卻心事,信誓終始。從詩意的突進與感情的升華中,再翻進一層,表現這患難與共的忠貞不貳的友情。
從平凡的生活細節中,開掘出人情美的新境界。從種瓜的意象選擇,可以悟出作者是活用邵氏瓜的典故,有如東陵侯邵平,失意朝廷,東門種瓜以自樂。張說稱姚司馬骨鯁,喻為阮步兵。贊美這種友誼是金玉之交 (“難兄金作友,媚子玉為人”) ,純凈堅貞,于磨難中乃見本色,愈久愈堅,韻味淳美。
注釋
①姚司馬: 即姚紹之,曾與張說同朝為官。歷官監察御史,左臺侍御史。唐中宗時坐贓貶瓊山尉,張說貶岳州刺史時,曾與姚司馬紹之相聚,后別去。②裛(ye):沾濕。③鄂渚: 地名,在今湖北省武昌縣境。
上一篇:《寄夫》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李儋元錫》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