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房太尉墓》言情贈友詩歌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時,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肅宗立,多參與決斷朝中機密事務。杜甫與之為布衣交。至德二年 (757) ,房琯因陳陶斜之敗,全軍覆滅,為肅宗所貶。杜甫冒死上疏力諫,為之鳴不平,結果違忤圣心,幾被治罪。寶應二年 (763),房琯被拜特進、刑部尚書,在赴任途中染疾,卒于閬州僧舍。死后贈太尉 (見 《舊唐書·房琯傳》、《舊唐書·杜甫傳》 ) 。房琯去世后的第二年,杜甫經過閬州,將赴成都,臨行前特來老友墳前哭別,并作此詩。
首四句寫墳前哀悼。“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詩人在行役途中,經過異鄉閬州,盡管公務纏身,行期急迫,但他仍挽韁暫停,不顧一路鞍馬之勞,顛簸之苦,專程去亡友墓前表示自己的哀思。煢煢孤墳前佇立著一行色匆匆之人,作者對老友感情之篤油然可見。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面對亡友的孤墳,回想往昔的友情,昨日之故人,今已變為九泉之鬼魂,詩人禁不住淚如泉涌,真可謂 “淚飛頓作傾盆雨”,以致孤墳四周的泥土都被淚水浸濕了,足見詩人哀痛之深。而此際,野曠天低,斷云孤飛,似乎連空氣中也挾帶著凄愁、慘淡之色,給人平添一種寂寞、空曠、失落之感。
后四句寫臨別留連。“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頸聯用了兩個典故。上句據 《晉書·謝安傳》記載: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詩人在此以謝安來比房琯,一方面是說明其風流儒雅,鎮定自如,另一方面也是寫他們之間平昔相互交往之情。下句據 《說苑》 云: “吳季札聘晉過徐,心知徐君愛其寶劍,及還,徐君已歿, 遂解劍系其冢樹而去。 ”詩人此時又以季札自比,表明自己對知己者的深情厚誼,雖死也不會忘記。這一聯,上句述平昔相與之誼,下句寫死后不忘之情,其中又透出對房琯的極高評價,還照應前聯,道出自己哀痛的原因,可謂一石三鳥。用典之恰當,寫法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最后一聯,寫了一 “見”、一 “聞”,而以 “唯”字一貫到底: 只看見林中繁花紛紛飄落,鋪滿大地; 只聽得鶯啼送客之聲,回響不絕。那么不“見”、不“聞”的又是什么呢?唯不見有送客之人,唯不聞有送客之聲。詩人之所以著意刻畫這樣一種幽深、肅靜的氛圍,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出老友死后的寂寞、凄涼之況——孤零零的荒墳,孤單單的吊客。同時,林花紛落也似詩人淚珠涌灑,黃鶯悲啼亦如詩人哀泣之聲。此時此地,情借景生,景助情興,情景交融,把詩人對亡友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此詩的格調是悲涼的,因其悲涼卻更好地表現出詩人對故友的一往情深。此詩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含蓄、深沉的,因其含蓄、深沉而更顯得余韻悠揚,耐人尋繹。
上一篇:《減字木蘭花》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別麻氏》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