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孫莘老七絕》言情贈友詩歌
嗟②予與子久離群,耳冷心灰百不聞。
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③便浮④君。
這首詩是蘇軾接到出差湖州 (古稱吳興) 任務時書贈在那兒做太守的孫覺的。作者本來是要視察湖州水利的,但因為有老朋友在那兒,公務就變得次要了。是啊! 彼此分別太久了,長太息于孤寂生活的不幸,沒有友情的日子令人心冷意灰,耳目塞聽,幾乎與世隔絕。現在總算可以馬上見面了,那還不該好好暢談一下別后相思的情懷?面對美麗的山川,可得暫把世間的一切俗務和不平都擱置一邊,這一切也不要再去提它了,不然的話,我就要對你罰一大杯酒了。
蘇軾并不是一個不關心國事、人民命運的人,只是對王安石新法的操之過急不滿,那么又怎會對“談世事”那么厭惡呢?在黨爭激烈、文網森嚴的當時,作者對腐敗的政局失去了信心,這就更使他寄情于與孫覺的友誼,寄情于吳興的佳山秀水,他要遠離斗爭的旋渦,使緊張的心情緩解下來,不平衡的心態得到平伏,受傷的心靈能得到愛的安慰,使冰冷的心,重新得到溫暖和力量。但事與愿違,在他寫此詩后的若干年,蘇軾終因寫詩得罪了皇上,在權要的誣陷下,被系于獄,這就是有名的 “烏臺詩案”。
打開蘇軾的詩集,還可找到不少蘇軾寫給孫覺的詩,如 《將至湖州——戲贈莘老》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等,足見兩人知心。我們還可以讀一下蘇軾的另一首 《和孫莘老次韻》詩: “雖去友朋親吏卒,卻辭讒謗得風謠。明年我亦江南去,不問雄繁與寂寥。”那么,對這首詩歌頌友情可貴的真諦就更可體會了。
注釋
①孫莘老: 即孫覺,字莘老。高郵人。進士,擢官至御史中丞,與蘇軾為摯友。②嗟: 嘆。③舉白: 白,酒杯名。舉白,干杯的意思。④浮: 罰酒。
上一篇:《贈孫思順》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徐照》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