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落梅風》言情贈友詩歌
別珠簾秀
才歡悅,早間別,痛煞煞好難割舍。畫船兒載將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這是一首送別的愛情曲,是作者贈給自己的女朋友珠簾秀的。可能作于元大德八年(1304) ,作者還朝為翰林學士時。
珠簾秀是元代一位著名演員,她和當時的雜劇、散曲作者有廣泛的交往,如胡祇遹、馮子振、王惲、關漢卿等都有詞曲贈給她。
《別珠簾秀》描寫作者與珠簾秀分別時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
開頭三句是說歡會匆匆,只一會兒就早早離別了,讓人十分悲痛,實在難割難舍。首名著一“才”字,說明歡悅時間的短暫; 次句著一“早”字,說明離別來得突然。由于兩人感情深厚,在這種情況下的離別,自然使人更加痛苦和悲傷。“畫船”二句寫: 江上明月曾照見我們兩人相會的歡悅,如今,珠簾秀坐著畫船離去,只有一輪明月孤寂地映照著空蕩蕩的水面。這一句直接化用俞國寶《風入松》 “畫船載取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的句意。作者把珠簾秀比作美麗的春光,她被船載去,仿佛春天被載去了,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黃庭堅《清平樂》的“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和白居易《琵琶行》 “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的句子。這個結尾的畫面,融情于景,景中見情,把凄切冷寂的場景和作者惆悵欲絕的心緒渲染出來了。
這首散曲構思奇特。作者沒有敘述他們之間平日的交往情況,而是截取送別時的畫面及個人當時的內心感受,巧妙地把人物、時間、環境和別時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寫得很真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篇“雅”和“俗”結合得較好的作品。
珠簾秀當時也有一首《壽陽曲·答盧疏齋》: “山無數,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全元散曲》將此曲附于盧摯曲之后,題為《答前曲》,寫珠簾秀雖然坐在船上,即將遠去,但她的心卻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知心朋友。她倚窗眺望,內心充滿痛楚。更想那送別她的朋友何等難過,恨不能投身于滔滔東下的江水中去,了此殘生。這樣寫,是想象,也是夸張,但確真摯動人。閱讀這支曲子,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別珠簾秀》一曲,體會作者在曲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幫助。
上一篇:《〔南呂〕四塊玉》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一剪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