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卓縛甕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晉書》卷四十九《畢卓傳》:“畢卓字茂世,……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遂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于甕側(cè),致醉而去。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又見《世說新語·任誕》。
【釋義】畢卓嗜酒廢職不拘形骸,有名士風度,元人散曲飲酒時常用此故事。
【例句】①天之美祿誰不喜,偏則說劉伶醉,畢卓縛甕邊,李白沉江底。則不如尋個穩(wěn)便處閑坐地。(馬致遠〔雙調(diào)·清江引〕《野興》)作者含蓄地用劉伶、畢卓嗜酒故事敘述“美祿”雖好卻隱伏著危機的道理。②畢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后墳三尺,不如醉了還醉。(馬致遠〔雙調(diào)·撥不斷〕)小令用畢卓與曹操的故事作對比,說明身后虛名不如眼前酒杯。③有一個直不疑同舍郎,有一個畢吏部在酒甕邊。(喬吉雜劇《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第二折〔滾繡球〕)王府尹罵韓翃是賊,因而韓翃舉畢卓為己辯解。
上一篇:元曲典故《比翼鳥》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滄浪之水》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