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淮南子·覽冥》:“譬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又,《后漢書志》第十《天文上》劉昭引張衡《靈憲》:“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有人說為“月精”。
【釋義】嫦娥是古代傳說中的月神。《山海經(jīng)》說他是帝俊妻,生十二月。后來的傳說中有后羿妻嫦娥盜不死之藥,成仙奔月的故事。嫦娥常用來比喻美女,或用以喻指明月。
又,姮娥即嫦娥。
【例句】①似月里嫦娥墜云軒,玉天仙,醉離了蟠桃宴。(商挺[雙調(diào)·潘妃曲])嫦娥形容美貌的女子。②說秋英媚嫵嫦娥,共金粟如來,示現(xiàn)維摩。(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丹桂》)此處把丹桂比作嫦娥,因月中有桂樹之故。③伸玉指盆池內(nèi)蘸綠波,剛綽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見嫦娥。(馬致遠套曲[仙呂·賞花時]《掬水月在手》[賺煞])伸手捧起水中月,好像嫦娥就在手中。此處嫦娥喻指月亮。④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張養(yǎng)浩[雙調(diào)·折桂令]《中秋》)此處嫦娥代指中秋明月,作者對月飲酒,興致盎然。“問嫦娥”句用李白詩《把酒問月》意境。⑤去年八月中秋,夢游月宮,見嫦娥之貌,人間少有。(白樸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唐明皇回憶夢游月宮之事,因見嫦娥美,而有求美納妃之念。⑥深拜你個嫦娥不妬色,你敢且半霎兒霧鎖云埋。(白樸雜劇《裴少俊墻頭馬上》第二折[梁州第七])李千金去幽會,希望月色不太明,所以形象地說,月中嫦娥不要妒忌,且將月亮埋進云中去。⑦我來到這妝臺背后,元來廣寒殿嫦娥,在這月明里有。(馬致遠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第二折[隔尾])漢元帝唱詞,將昭君比嫦娥。⑧似霧玉殿嫦娥,微現(xiàn)蟾宮素影。(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張生將鶯鶯比做嫦娥。⑨恰便似嫦娥離月殿,神女出巫峽。(喬吉雜劇《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第一折〔金盞兒〕)將柳眉兒比作嫦娥。⑩這云似我羅幃?dāng)?shù)重,只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五折〔小桃紅〕)云遮月似怕廣寒宮嫦娥動凡心,而云又像鶯鶯房中羅幃?dāng)?shù)重,隔斷了張生的住處,似也怕她心動。
上一篇:元曲典故《參辰(參商)》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安樂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