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問牛》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漢書》卷七十四《丙吉傳》:“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又,元·李寬甫著雜劇《漢丞相丙吉問牛》,今佚。
【釋義】“丙吉問牛”是說丞相應該抓大事,即調和陰陽。
【例句】①見一個宰輔,借問農夫,氣喘因何故,聽說罷感嘆長吁。(姚守中套曲〔中呂·粉蝶兒〕《牛訴冤》〔石榴花〕)套曲以牛的口吻,訴說人們對他的不公平待遇。用丙吉典故是說古時賢相知道牛的重要,而今人卻不問不顧。②包待制比問牛的省力氣,俺父親比那教子的少見識,俺秀才每比那題橋人無那五陵豪氣。(關漢卿雜劇《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三折〔滾繡球〕)王三唱詞,埋怨包待制不為民作主,草率斷案,不如丙吉。
上一篇:元曲典故《不纜舟》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傖父(傖頭)》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