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夷子皮》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釋義】鴟夷子皮、陶朱公皆指范蠡。
【例句】①得一舸鴟夷去,載苧羅山下女,便改姓陶朱。(劉時中[雙調·水仙操])這里寫范蠡在吳國亡后,攜西施泛五湖,遠害全身。見“載苧羅女”條。②為不學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尋梅孟浩然,困煞英賢。(費唐臣雜劇《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二折[滾繡球])蘇軾因為不學范蠡隱居,貶到黃州,在大雪天里趕路,倒像孟浩然“踏雪尋梅”了。
上一篇:元曲典故《顛狂柳絮輕薄桃花》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鴟夷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