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漢書》卷七十一《疏廣傳》:“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征為博士太中大夫。地節三年,立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月,吉遷御使大夫,廣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賢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閑雅,上甚歡悅。頃之,拜受為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為師傅,朝廷以為榮。”
【釋義】漢代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同為太子師傅,人以為榮。太子十二歲時,廣與受俱辭官還鄉。二疏即疏廣叔侄。
【例句】榮故里名香二疏,播廉聲恩在三衢。(張可久小令〔雙調·折桂令〕《肅齋趙使君致仕歸》)肅齋即衢州路總管趙仲禮,因其致仕歸,因而用二疏功成名就,不貪戀富貴乞骸骨事作比喻。
上一篇:元曲典故《二水中分白鷺州》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兒婚女嫁》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