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雞逐雞》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埤雅》:“嫁雞,與之飛,嫁狗,與之走。”又,唐·杜甫詩《新婚別》:“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又,宋·歐陽修《代鳩言》詩:“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又,宋·莊綽《雞肋編》卷下:“杜少陵《新婚別》云‘雞狗亦得將’,世謂諺云‘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之語也。”
【釋義】“嫁雞逐雞飛,嫁狗逐狗走”是民間諺語,唐、宋時已常應用。
【例句】①那些個夫唱婦隨,嫁雞逐雞飛。(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降黃龍〕)牛相怨女兒不聽話,牛氏加以反駁。②我這三從四德幼閑習,既嫁雞須逐他雞。(佚名雜劇《兩軍師隔江斗智》第二折〔耍孩兒〕)孫安唱詞,她嫁劉備后,不肯聽從周瑜和孫權的支配,要跟從和維護丈夫。
上一篇:元曲典故《婚牘》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季子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