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跳檀溪》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傳》:“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注引《世語》曰:“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危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踴三丈,遂得過,乘桴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謝之,曰:‘何去之速乎!’”又見于《三國志平話》。宋元間佚名有《劉先主跳檀溪》戲文,已佚。元·高文秀著雜劇《劉玄德獨赴襄陽會》,存于《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中。
【釋義】劉備在劉表處宴會,知劉表要害他,騎的盧馬跳過檀溪,逃回樊城。
【例句】①誰念我當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圍。(劉時中套曲〔雙調·新水令〕《代馬訴冤》〔得勝令〕)這一套曲以馬的口氣訴說它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這里是說它曾經立過大功,但是人們卻不記得,仍然要虐殺它。②點頦如跳溪劉備,無梁如火燒曹孟德。(周德清套曲〔越調·斗鵪鶉〕《雙陸》〔含笑花〕)這里是用劉備跳檀溪的驚險情景比喻打雙陸中的一種局勢。
上一篇:元曲典故《劉商觀弈》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劉寵錢》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