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又,《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索隱》:“《書》云:‘如虎如貔。’《爾雅》云:‘貔,白狐。’《禮》曰:‘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是也。”
【釋義】《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臨戰時的軍前誓言。桓桓,威武貌。他讓戰士如虎貔熊羆那樣威武勇敢。“弗迓克奔”意為不要迎擊來奔(即投降)的人。《五帝本紀》中提到的貔貅,則是能教之用以戰爭的猛獸,也有人以為是教士卒習戰,而以猛獸之名稱呼。貔(pi)是一種似虎猛獸;貅(xiu),爾雅以為是白狐。不過,清人徐珂《清稗類鈔》認為:“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總之,貔貅是猛獸,后人用以形容威猛的將士。
【例句】①誰承望擒虎將軍至,擁貔貅百萬雄師。(湯式〔正宮·小梁州〕《麗華》)“貔貅”形容隋將韓擒虎的軍隊。②你是個領貔貅天下材,畫麒麟閣上客。(關漢卿(《元曲選》作尚仲賢)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第一折〔后庭花〕)贊尉遲恭是個領雄兵將才。③念貧處十年藜藿,走困他鄉;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張生給白馬將軍杜確信中的客氣話。說己一事無成,而杜確雄鎮一方。④坐擁貔貅鎮朔方,每臨塞下受降王。(白樸雜劇《梧桐雨》楔子)張守珪上場詩,稱己統領大軍,鎮守北方。⑤將門庭,非小輕,掌貔貅,百萬兵。(施惠南戲《幽閨記》第五出《亡命全忠》〔紅衲襖〕)陀滿興福唱詞,說自己掌百萬雄兵。
上一篇:元曲典故《貌比潘岳》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辟寒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