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苗留犢》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三國志》卷二十三《常林傳》:“時論以林節操清峻,欲致之公輔,而林遂稱疾篤。拜光祿大夫。年八十三,薨,……”裴松之注:“《魏略》以林及吉茂、沐并、時苗四人為《清介傳》。……時苗字德胄,鉅鹿人也。少清白,為人疾惡。建安中,人丞相府。出為壽春令,令行風靡。……又其始之官,乘薄軬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余,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聽,時人皆以為激,然由此名聞天下。”
【釋義】時苗是三國魏時壽春令,他的牛在任上產一小牛,離任時將犢留下,以為不該帶走任上的所有東西,包括在當地產下的小牛。由此而名重天下。可用于清官題材,或有關牛的題材。
【例句】我本是時苗留下的犢,田單用過牯,勤耕苦戰功無補。(姚守中套曲〔中呂·粉蝶兒〕《牛訴苦》〔四煞〕)這一套曲以牛的口吻訴說牛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此例牛自稱是時苗留下的犢,以此抬高身價。
上一篇:元曲典故《日遠長安近(長安近)》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曲肱北牖》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