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又,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釋義】劉備為求賢而不惜再三屈駕往顧,請諸葛亮出山。
【例句】①三顧茅廬問,高才天下知,笑當時諸葛成何計。(馬致遠〔雙調·慶東原〕《嘆世》)小令先以“三顧茅廬”立意,寫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最后嘆息他出師未成身先死,因此認為追求功名終是空妄。②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張可久〔中呂·齊天樂過紅衫兒〕《道情》)此處反用“三顧”典故,感嘆當政者不識賢才。③他如今做了三謁茅廬,勉強誠服,軟兀剌走向前來,惡支煞倒退回去。(關漢卿雜劇《溫太真玉鏡臺》第四折〔折桂令〕)倩英幾次走過來求溫好好作詩,溫玩笑地說她三顧茅廬。借用典故。④我住著這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馬致遠雜劇《半夜雷轟薦福碑》第一折〔混江龍〕)張鎬嘆無人愛惜自己才能。⑤命通也,逢著帝主,一年間三謁茅廬。(張國賓雜劇《薛仁貴衣錦還鄉(xiāng)》第一折〔鵲踏枝〕)杜如晦以諸葛亮事為出身低微的薛仁貴立大功做比喻。⑥則不如蜀王三請臥龍岡,那先生神機妙策能雄壯。(李文蔚雜劇《破苻堅蔣神靈應》第一折〔油葫蘆〕)王猛敘述漢至三國時的歷史演變,“三顧”是其中內容。
上一篇:元曲典故《三閣》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三高祠》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