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呂氏春秋·贊能》:“孫叔敖、沈尹莖相與友。叔敖游于郢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沈尹莖謂孫叔敖曰:‘說義以聽,方術(shù)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說義調(diào)均,以適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歸耕乎?吾將為子游。’沈尹莖游于郢五年,荊王欲以為令尹。沈尹莖辭曰:‘期思之鄙人,有孫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荊王于是使人以王輿迎叔敖,以為令尹,十二年而莊王霸。此沈尹莖之力也,功無大乎進(jìn)賢。”又,《史記》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傳·孫叔敖》:“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jìn)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dǎo)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
【釋義】孫叔敖是春秋時楚莊王相,當(dāng)政三月即使楚國大治,致使楚莊王霸于諸侯。據(jù)說此人三任令尹而不喜,三去職而不悔。還傳說他臨死前告誡子孫,不要接受好封地,而要不利的地,最終使子孫長久保留這片土地,因為他知道“以不利為利”的道理。其事跡還可見于《呂氏春秋》中《情欲》、《異寶》、《知分》等篇。
【例句】滄海上孫叔敖干受苦十年。(宮大用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二折[牧羊關(guān)])是說孫叔敖即使生于當(dāng)世,也不會受到重視。反用典故。
上一篇:元曲典故《太阿》|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孫龐刖足》|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