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玉遭刑(卞玉)》|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氁?,遂命曰‘和氏之璧’?!?/p>
【釋義】和氏獻璞玉而遭刑,說明寶物不易被人辨識,此典可用于懷才不遇的題材。
【例句】①想獻玉而遭刑費本,算揮金買笑何村。(喬吉[雙調·折桂令]《張謙齋左轄席上索賦》)說明人生須及時行樂的道理,意思是和氏為了獻玉璧卻遭了刑,而我們揮金買笑又算什么“村”?“村”,愚昧的意思。②常懷卞玉,敢引辛裾,羞歸去。(顧德潤[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常懷卞玉”比喻自己懷才不遇。③這玉出荊山,長荊山,卞和為此可便遭危難。(高文秀雜劇《保成公徑赴澠池會》第一折[金盞兒])相如介紹卞玉的由來。
上一篇:元曲典故《獻《長楊》》|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獻賦金馬》|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