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泛舟》|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國語·越語下》:“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謂者何也?’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曰:‘臣聞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又,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范蠡曰:‘臣聞君子俟時,計不數謀,死不被疑,內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范蠡既去,越王愀然變色,召大夫種曰:‘蠡可追乎?’種曰:‘不及也。’”又,參見“范蠡泛舟”條。
【釋義】越范蠡功成身退,乘舟離開越國,也避免了殺身之禍。《國語》所記,范蠡在越兵圍吳時,在五湖陪著越王勾踐,吳亡后,他不返越國,直接從五湖泛舟而去。《吳越春秋》則說他出三江,泛五湖,《史記》又說他泛海以行。所記不一樣。“五湖”即是指太湖。
【例句】豈不見范蠡霸越,泛舟五湖。(宮大用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二折)此例即指范蠡全身而退,不戀功名之事。
上一篇:元曲典故《五柳》|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五福》|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