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堅初志》成,士大夫或傳之。今鏤板于閩、于蜀、于婺、于臨安①,蓋家有其書。人以予好奇尚異也,每得一說或千里寄聲,于是五年間又得卷帙多寡與前編等,乃以《乙志》名之。凡甲、乙二書,合為六百事,天下之怪怪奇奇盡萃于是矣。
夫齊諧②之志怪,莊周之談天,虛無幻誕,不可致詰;逮干寶之《搜神》③,奇章公之《玄怪》④,谷神子之《博異》⑤,《河東》之記⑥、《宣室》之志⑦、《稽神》之錄⑧,皆不能無寓言于其間。若予是書,遠不過一甲子⑨,耳目相接,皆表表有據依者。謂予不信,其往見烏有先生⑩而問之。
乾道二年(11)十二月十八日番陽洪邁景盧敘。
(《筆記小說大觀》本五十卷《夷堅志》,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
注釋 ①“今鏤板”句——鏤板,雕板刊行。閩,今福建一帶。蜀,今四川一帶。婺(wu),今浙江金華一帶。臨安,今杭州市。②齊諧——《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成玄英疏:“姓齊名諧,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齊國有此俳諧之書也。” ③干寶之《搜神》——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所撰志怪小說《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該類作品的代表作。④奇章公之《玄怪》——奇章公即牛僧儒(779—847),唐敬宗時封奇章郡公。《玄怪》即《玄怪錄》(又名《幽怪錄》),已佚。今《太平廣記》中尚存三十余篇。內容多志怪,文辭工麗,為時人所重。⑤谷神子之《博異》——谷神子,疑為晚唐詩人鄭還古,或疑為馮廓。《博異》即《博異記》,所記皆神怪之事。⑥《河東》之記——即《河東記》,唐薛漁思撰志怪小說集。原三卷,已佚,《說郛》輯錄一卷。⑦《宣室》之志——即《宣室志》,筆記,唐張讀撰。漢文帝曾召賈誼于宣室,問以鬼神事,書名取義于此。⑧《稽神》之錄——即《稽神錄》,宋徐鉉所撰筆記,原書已佚,明毛晉輯得六卷,《拾遺》一卷,皆錄神怪之事。⑨甲子——天干地支依次相配,自甲子至癸亥,其數六十。古人用以紀年,一甲子即六十年。⑩烏有先生——虛擬的人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托為子虛、烏有、亡是公三人問答之辭。《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 ⑾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乾道,宋孝宗趙眘年號。
賞析 洪邁的《夷堅志》,取《列子》“夷堅聞(怪異)而志之”語以名書,內容多錄怪異,也雜有當時市民生活及六朝以來的志怪作品、《太平廣記》中的故事。書于十余年間陸續編成,凡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至四乙各十卷,共四百二十卷,今已殘闕,以涵芬樓排印的二百零六卷本搜輯較備。
《夷堅志》是宋人志怪小說集中規模最大的一部。該書按甲、乙、丙、丁等分集出版,每出一集即作一序,此即其《乙志》之序。
《乙志序》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此書的題材來源:“《夷堅初志》成……人以予好奇尚異也,每得一說或千里寄聲,于是五年間又得卷帙多寡與前編等,乃以《乙志》名之,凡甲、乙二書,合為六百事,天下之怪怪奇奇盡萃于是書矣。”它除了對個人所見所聞加以載記外,更離不開許多同好的幫助。這部卷帙繁浩、內容龐雜的鴻篇巨著是集腋成裘的結果。
序文回顧了《夷堅初志》寫成后在社會上產生的反響:“士大夫或傳之,今鏤板于閩、于蜀、于婺、于臨安,蓋家有其書。”特別要指出的是,這許多讀者中,“士大夫”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他們不僅閱讀,還熱心地搜集資料,郵筒相寄,以促進洪邁新的志怪作品的產生。這一切都表明,志怪小說在當時雖不登大雅之堂,無法與處于文壇正宗的詩、文相提并論,但卻是涌動在社會中的一股洪流,不僅在民間被輾轉相述,而且也活躍于士大夫階層, 尚奇談異已成為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趣味。序文對此雖廖廖數語,卻為我們了解當時志怪小說的傳播情況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
洪邁還對志怪小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談及以往的志怪書時,他說:“夫齊諧之志怪,莊周之談天,虛無幻誕,不可致詰。逮干寶之《搜神》……皆不能無寓言于其間。”洪邁似乎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但與后面“若予是書,遠不過一甲子,耳目相接, 皆表表有據依者”的話聯系起來,似乎對齊諧、莊子的太過“虛無幻誕”,以及《搜神》、《玄怪》之類的注重“寓言”頗有微辭。他似乎欣賞的是“表表有據依者”的“實錄”。然而末尾“謂予不信,其往見烏有先生而問之”又是對其“皆表表有據依者”的否定。
其實,從洪邁貌似“矛盾”的話語里,不難窺見他的真意:作者首先說明,他寫的雖然是“天下之怪怪奇奇”的故事,但其中“不能無寓言于其間”,也就是說是有所寄托的,是有益于世的有為之作,而非純客觀的自然記錄。其次,所謂“皆表表有據依者”,只是強調“耳目相接”的“真實”,并不是自然客觀的生活真實。將其“皆表表有據依者”與“謂予不信,其往見烏有先生而問之”聯系起來看,洪邁所論是志怪小說的藝術真實,而非機械地模仿生活真實。雖然“虛無幻誕”,事非實有,卻合乎情理,不失其真。他的表述盡管有欠明晰,卻啟迪了后世對于小說與生活的關系、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諸問題的理論探討。
上一篇:《地層下》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女神》序詩|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