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華
逗煙堆雨意蕭森①,峭石摩挲足散襟②。
忘卻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又來尋。
【注釋】
①逗:逗引,招惹。意:意態(tài),意趣。蕭森:蕭條爽颯。②摩挲(suo):撫弄玩賞。足:足以。散襟:開闊胸襟。
【評說】
本詩選自李日華《竹懶墨君題語》。
這首題畫詩,筆法簡潔,而意蘊涵詠不荊“逗煙堆雨”,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畫中“雨竹”獨特的姿態(tài)與豐韻。你看,細(xì)雨霏霏,煙鎖霧籠,竹葉上積留的雨珠,晶瑩剔透,隨著葉脈滴滴向下滾動,擊打在其他葉面上。發(fā)出的“嘀噠”聲,清脆明潤,猶似一曲天籟之音。和風(fēng)吹拂,雨竹更是左右擺動,搖曳多姿,好似在逗引招惹云煙雨霧,不禁令人心馳神往這蕭清爽颯的意境。如果屏息側(cè)耳,則在雨滴聲中,更交織著“沙沙”之響,原來這是風(fēng)拂竹林的緣故。竹林近旁,矗立著一塊峭石,二者相依相傍,搖曳的竹枝仿佛與它相互愛戀,輕輕摩挲。在作者的詩筆畫意中,對此無不流露出一種欽羨與感嘆之色,面對這種天然的機趣,足以使人胸襟開闊,陶情冶性,忘卻塵世這一切煩惱,體味其中無限的暢達(dá)。“足散襟”直道出作者主旨,詩意遂隨之一轉(zhuǎn),著重表現(xiàn)詩人散朗縱情,得意而忘形的意態(tài)。“蕭森”天趣,怎不令人心酣,以至丟卻酒瓢,醉眠幽林深草,縱情于自然之懷抱。待他一覺醒來,忽憶酒瓢不再復(fù)見,此時已是月出東山,清風(fēng)徐來,面對花好月圓的美妙景致,更激起他尋覓酒瓢的興致。而這不過是他的藉口而已,其實他真正想要追覓的是那無盡的意趣和天籟。于是,超然塵外的情思在清冷的境界中,與竹石的瀟灑瘦勁融合到一處。
綜觀此詩,與其說是一首題畫之作,倒不如說是中國古代文人生活和心態(tài)的展現(xiàn)。詩作對畫面意象“雨竹”的描繪,確實極其精妙,但更為佳絕的是刻畫了一位意態(tài)十足的賞竹者形象,讓人恍若見到了“竹林七賢”縱情歡快、肆情山水的高情雅意。
上一篇:《雨后云林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雪中樞密蔡諫議偕示范寬雪景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