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鶴年
長江千萬里,何處是儂鄉①?
忽見晴川樹,依稀認漢陽②。
長嘯還江國③,遲回別海鄉④。
春潮如有意,相送過潯陽⑤。
【注釋】
①儂:古代吳人自稱。儂鄉,即我的家鄉。②“忽見”兩句:唐人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③長嘯:蹙口作聲,《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注引《魏略》:“每晨夜從客,抱膝長嘯。” ④遲回:遲疑徘徊。⑤潯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初集·海巢集》、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六。
丁鶴年(1335—1424),元代詩人,一字永庚,西域(一作回回)人。元末,鶴年轉徙逃匿,或為童子師,或賣藥自給,或寄居僧舍,卒于明永樂間。好學洽聞,精詩律,尤工五七言近體詩,詩有騷、雅遺意,有《海巢集》。
《元詩選初集》、《元詩紀事》均于詩題下附注:“將歸武昌,自賦二首。”鶴年父任職武昌,因家于此。我國古代有許多位畫家畫作《長江萬里圖》,如宋之巨然、夏珪,元之黃公望等,因沒有文字說明,我們無法知道丁鶴年所觀賞的是那一位畫家的《長江萬里圖》。
丁鶴年觀看此圖以后,引發起思歸故鄉武昌的情思,便寫下這兩首詩。詩意由唐人崔顥《長干曲》翻出,第一首還穿插進崔顥《黃鶴樓》的詩意。崔顥《長干曲》云:“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倍→Q年的童年,是在武昌度過的,自然讀過崔顥的這些名篇,深愛它們,熟讀它們,爛熟于口。今天,看到《長江萬里圖》,依稀認出武昌以后,他就隨手拈出崔顥的詩句,融入自己詩中。
第一首,“何處是儂鄉”,是回應崔顥的“君家何處住?”三、四句,正面回答“儂鄉”在“漢陽”??吹綀D上的晴川草樹,歷歷在目,便能認出這里是“漢陽”,是我的家鄉。第二首,描寫自己將歸武昌的心態和情思?!伴L嘯”兩句,抒寫還鄉前徘徊依戀的心情。海鄉,在海邊的鄉土,丁鶴年有較長時間生活在海邊,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一旦要離開,確實有點依戀不舍。詩人在海邊生活,與海潮產生了感情,他把海潮擬人化了,要求海潮伴送自己過潯陽。為什么只送過潯陽呢?這與崔顥的《長干曲》有關系?!凹遗R九江水,來去九江側”。海潮送我過潯陽,再由九江的朋友陪我到武昌。這兩首五言小詩寫得很活潑靈巧,極有真趣,所以胡應麟評曰:“元題畫五言小詩,虞伯生《柯氏山水圖》、揭曼碩《瀟湘八景圖》、丁鶴年《長江萬里圖》等篇,皆極天趣?!?《詩藪·外編》卷六)
上一篇:《醉中詠玉林山人所繪醉仙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長沙元門寺張璪員外壁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