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許生雖學(xué)李營丘①,墨路縱橫多自出。
交柯?lián)]霍裴旻劍②,亂蔓淋漓張曉筆③。
【注釋】
①李營丘:即李成。②斐旻:唐人,善舞劍,與李白詩、張旭草書合稱“三絕”。(裴敬《翰林學(xué)士李公墓碑》)又與吳道子畫、張旭書法合稱“三絕”。(宋景玄《唐朝名畫錄》) ③張曉:即張旭,唐代書法家,字伯高,蘇州(今屬江蘇)人。歷仕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善草書、楷書,其詩清逸可愛。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
文同(1018—1079),宋代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梓州梓潼(今四川鹽亭)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jìn)士及第,歷仕司封員外郎、洋州知州、湖州知州,人稱“文湖州”。善畫墨竹,知名于時(shí),也擅長書法,他的墨竹便有書法韻味。有《丹淵集》。傳世畫跡有《墨竹圖》。
許道寧,宋代畫家,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工畫山水、林木,也善寫人物肖象,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他在酒肆寫貌遭人毆打的故事。
畫家為畫家題詩,當(dāng)然別具慧眼。這首詩一開始就脫開《寒林圖》,從許道寧畫藝的師承、創(chuàng)新的角度,發(fā)表了極為精深的品評。許道寧師出李成,又自成一家。郭若虛說過:“工畫山水,學(xué)李光丞(即李成),始尚矜謹(jǐn)。老年唯以筆畫簡快為己任,故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圖畫聞見志》)其說與本詩相一致。詩的下半首,文同又提出另一個(gè)美學(xué)理論問題,即舞蹈、繪畫和書法多種藝術(shù)融通的問題,詩的第三句,扣合畫面,形容許道寧所畫的林木,枝葉交錯(cuò),得斐旻舞劍之勢;第四句,形容許道寧所畫的林木,亂蔓淋漓,得張旭草書之態(tài)。文同從許道寧的《寒林圖》里,看到了多種藝術(shù)融合、滲透的奧秘,因此便在詩中闡發(fā)了這種美學(xué)觀點(diǎn)。
上一篇:《袁德師求畫松》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謝人惠十才子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