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評說】
本詩選自南京博物院藏鄭燮《竹石軸》題詩,又見上海博物館、蘇州市博物館、商承祚藏板橋竹石軸題詩,可知鄭板橋對此詩非常得意。
鄭板橋在《一剪梅》詞中曾講道,他的竹石都是深含“波瀾”、“機關”的。也就是在作品中運用“比德”這一手法,將竹子人格化,用它來象征堅貞不屈的傲骨和直節凌云之志。這首題畫詩歌頌生根于破巖之中的勁竹,深深立根于青山之上,保持傲然挺立的風骨。詩中一個“咬”字,就緊緊抓住了竹子的精神面貌。因為這一動作完全是發自它內心深處的,并沒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正是有了這樣堅強的主觀意志,那才能做到歷經“千磨萬擊”,還能保持堅勁不屈的枝干,更無論“顛狂四面風”了(商承祚藏畫末句),正如《題自然庵墨竹》中所云:“南北東西四面吹,此君淡若不聞知。雨晴風定亭亭立,一種清光是羽儀。”(見卞孝萱輯《板橋集外詩文·題畫》)不管你刮什么風,它決不會隨風而倒,迷失自己的方向——凌云直上。甚至還能和風雨作頑強的斗爭,這在鄭板橋的另兩首《題畫竹》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常老老蒼蒼竹一竿,長年風雨不知寒。好教直節青云去,任爾時人仰面看!
上一篇:《竹染綠色》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竹石》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