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綱
殿上圖神女,宮里出佳人。
可憐俱是畫,誰能辨偽真。
分明凈眉眼,一樣細腰身。
所可持為異,常有好精神。
蕭綱(503—551),梁代詩人,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三子,即位前,曾封晉安王,歷任南兗州、荊州、江州、揚州等州刺史,中大通三年(531),立為皇太子。太清三年(549)即位,即梁簡文帝,五年(551)為侯景所弒。善詩,傷于輕艷,當時號曰“宮體”。原有集,已佚,后人輯有《梁簡文帝集》。
齊梁時代,宮廷繪畫活動比較活躍, “善畫婦人”的宮廷畫家很多,以描寫宮廷生活為題材(多為仕女)的畫作,日益增多。蕭綱的《詠美人看畫詩》,描寫的便是畫于殿里屏風上的“神女圖”。詩的開端“殿上圖神女,宮里出佳人”兩句,將畫上的“神女”與宮里的“佳人”對舉出來,佳人立在畫前,觀看畫屏上的“神女”,便出現了“可憐俱是畫,誰能辨真偽”的景況,因為畫上的“神女”與宮里的“佳人”實在太相象了,佳人就像畫上的神女那樣可愛,真是難分真假。可憐,作可愛講。五、六兩句,詩人逼真地描寫畫上神女與宮里佳人有著相同的面貌和形態,她們一樣都是眉毛眼睛修飾得潔凈分明,一樣都是腰身纖細,體態勻稱。這兩句是對上句“誰能辨偽真”的具體說明,也是對宮殿屏風上的神女圖的細致描寫,同時,也表明了畫家畫作仕女,力避古拙,努力反映當代流行的服飾打扮。張彥遠曾描述過當時的畫家“麗服靚妝,隨時變改;直眉曲鬢,與時競新。” (《歷代名畫記》)由此可知,蕭綱詩描寫畫上神女與宮里佳人一模一樣,完全符合當日宮廷畫家趨時競新的審美追求和藝術風尚。
既然畫上和宮里的美人如此相象,到了不能分辨真偽的地步,那么, “所可持為異”,是不是還有什么地方可以將她們區別開來呢?詩人在結尾挑明: “常有好精神”,她們的差異,只有一點,宮里佳人有“好精神”,畫上神女缺少“好精神”。詩人充分肯定了“神女圖”在體物、寫貌方面所取得的“意在切似”的成績,同時也指出它“小乏神氣”的缺點。古代畫論家品評人物畫時,最看重“氣韻”、 “神氣”,南齊謝赫批評劉瑱“纖細過度,翻更失真” (《古畫品錄》),南朝陳代姚最批評謝赫“氣運精靈,未窮生動之致” (《續畫品》)。蕭綱詩的尾句,絕非閑筆,所發議論,鞭辟入里,深得畫評之精微。
蕭綱是南朝梁代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他的詩多寫宮中女子的舉止情態,辭藻綺麗,詩筆纖巧, “傷于輕艷”,但是這首題詠美人看畫的詩,未露綺靡之跡,還算清新。詩的側重點在畫上,以宮里佳人與畫上神女比照起來進行描寫,在我國詩史上較早地使用“以畫作真”的寫法,來表現畫面形象,得風氣之先。蕭綱這首詩,在我國題畫詩的發展歷程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肯定。唐代杜甫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將庭前馬和畫上馬對照著,寫出“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句,藝術上與本詩一脈相承,顯然受了蕭綱詩的影響。
上一篇:《詠省壁畫鶴》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詠郡齋壁畫片云得歸字》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