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
試君眼力看多少,數到云峰第幾重?
王晉卿,即王詵。他與蘇軾交游甚密,常常相與看畫題詩。蘇軾題過不少王詵的畫,本詩載《蘇東坡全集》后集卷一,清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選蘇軾此詩入山水類。王晉卿此圖今佚。元代畫家朱德潤(1294—1365),字澤民, 號睢陽散人,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后居昆山。工書善畫,作畫蒼潤清逸,他根據蘇軾題畫詩的詩意,創作《松溪放艇圖》,并將蘇軾的原詩題在畫的右上方,后人遂誤以此詩為朱德潤作。
這首題畫詩是根據畫面賓主景物寫成的。詩的前半首,詠寫畫面的主景,即近景松石。 “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山石以丑為美。山石表面凸凹不平,多坳坎, 勢險怪,具有錯綜變化之美。反之,光滑齊整,便無美感。長松以“怪”為美。長松的枝干交錯回繞,龍蟠虬屈,姿態宛轉盤曲,具有不規則的怪奇之美。反之,松樹枝千挺拔直立,便失去美感。鄭燮《題畫·石》: “東坡又曰: ‘石文為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劉熙載《藝概·書概》說: “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所言極是。王晉卿畫面上的山石,正因形態多變,遠看好像是半蹲在山下的老虎,怪松倒臥溪上,有如水中之龍,給人以雄奇矯捷的美感。讀完蘇軾詩句,我們才恍然悟出山石、長松以“丑”、 “怪”為美的深奧道理。劉熙載的理論雖然只講到怪石,然而這種美學規律,同樣適用于松樹以及其他各種怪奇的事物。
詩的后半首,詠寫畫面的賓景,即遠景云山。 “試君眼力看多少,數到云峰第幾重?”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巒,隱隱約約地出現在迷蒙的煙云之中。詩人說:你的眼力能看到多少山,能數到第幾重云中的山峰?詩的結句,頗有韻致,引人進入遠望遐思的境界里。《宣和畫譜》說王詵善寫“煙江遠壑”,確實,他筆下的平林遠岫、殘霞遠照,清潤可愛,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本詩的后半首,通過問話,正確地表現出王詵善寫煙江遠岫的繪畫才能。
可惜得很,王詵的這幅畫已經失傳,我們很難體會出蘇軾這首題畫詩的后半首是針對怎樣的畫境發出的。現存的元人朱德潤《松溪放艇圖》的畫境,卻為我們鑒賞蘇軾詩提供了借鑒。朱氏圖的左部,上方以淡墨勾畫出數重云山,下方是寬闊的溪面,有一小艇正在溪水中行進,船頭坐著兩人,一位攏袖正襟危坐,似乎在傾聽對方的談話;另一位揮著左手,遙指遠方,正在說話。畫是無聲詩,兩人談話的內容,是無法通過畫面表達出來的。蘇軾的詩意,正是王詵原作、朱德潤補畫畫境的補充,揮手的那一位正在說: “試君眼力看多少,數到云峰第幾重”?朱氏將蘇軾詩題在畫的右上方,目的就在于此。這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問題,它含蓄地表現了畫中人和畫家的隱逸高蹈的情趣。
上一篇:《題王晉卿畫后》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王朋梅金明池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