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于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評說】
本詩選自南京博物院藏李方膺《瀟湘風竹圖》題詩。
“風”,無色無形,難以捉摸,要在畫中加以表現,難度可想而知。而李方膺卻偏偏要因難見巧。事實上,他是成功的,畫家在畫面上通過竹子的獨特造型,畫出狂風大作的動態,使本不可見的“風”成了可視、可繪的景觀。請看尺幅之間的瀟湘竹,不但迎風挺立的雄姿赫然在目,而且從竹枝飛舞,相互撞擊中,似乎還可以聽到碎瓊亂玉的叮咚之聲,十分悅耳動聽?!皾M耳丁東萬玉空”一句,用擬聲和比喻,寫出狂風過后產生的音樂美,彌補了畫面之不足。畫家巧妙的構思和高超的技藝,從中不難見出,而他畫“風”的寓意就在畫外了。
李方膺任地方官三十年,幾受打擊沉福雍正八年(1730),知樂安縣,因開倉賑濟災民,受彈劾。十年,調任蘭山知縣,因反對總督王士俊盲目開墾土地而坐牢。晚年調任安徽,代理滁州知府,因不肯逢迎上司而被誣罷官?;潞3粮★h蓬的他,歷經千磨萬折,但依然堅強不屈。這在他的另一首《題〈風竹圖〉》詩中就明確言志:“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他畫風竹,竹竿粗壯,堅勁挺拔,與竹葉飛動形成動靜對比,借竹子不怕狂風暴雨、堅韌不拔的品格來自喻,更表現自己與惡劣現實作不屈斗爭的決心和勇氣。
上一篇:《題溪陰山色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瀟湘風竹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