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貞
錦帆涇上千年寺①,水殿云廊半不存。
只有老僧明月下,立當清影夜敲門②。
【注釋】
①錦帆涇:水名,即蘇州城里沿城濠。范成大《吳郡志》卷一八:“錦帆涇,即城里沿城濠也,相傳吳王錦帆以游,今濠故在,亦通大舟。”千年寺:承天寺的前身為梁代重玄寺,至明代已逾千年。范成大《吳郡志》卷三一:“能仁禪寺,在長洲縣西北,即梁重玄寺,入國朝為承天寺。” ②“只有”兩句:暗用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評說】
本詩選自汪砢玉《珊瑚網》卷三七、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五。
沈貞(1400—約1483),明代畫家,字貞吉,號陶庵,陶庵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為沈周的伯父,以隱逸自樂,善畫,以山水見長,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一二上:“畫師董源,可亞劉廷美。”徐沁《明畫錄》云:“每賦一詩,營一障,必累月閱歲乃出,不可以錢帛購取,故尤以少得重。”畫跡今存《秋林觀瀑圖》、《竹爐山房圖》等。
沈周與蘇州承天寺僧明公友善,每入城,必寄寓寺中。成化六年(1470),石田為明公畫《溪巒秋色圖》,自題云:“予雖江鄉人,歲入郭,無虛月,然未嘗一假居廛市,假必明公所,往來逾三十年,明公無煩于予,予亦無所憚也。今年夏五月一別,迨十月下浣始相見,出紙索畫與題,以志契闊,因寫《溪巒秋色》應之,寫畢,瀹籬豆茶為供,時夜已過半矣。庚寅沈周。”并題詩一首,云:“每憶西禪地,城中人不知。香爐供課佛,茗碗博題詩。嗜淡黃金遠,心閑白發遲。勞生堪自薄,令我羨吾師。”汪砢玉曾見過此圖,他描述畫幅具象為:“枯筆礬山頭,氣象磅礴,下作竹樹蕭森,間小亭跨之,意甚疏秀,乃倪、黃合并而出者。”沈周這幅畫,為之題詩的人很多,除沈貞外,還有沈恒、劉玨、陳蒙。
沈周的《溪巒秋色圖》是描寫承天寺的周邊景色的,沈貞的題詩便從明公安禪地承天寺落筆。首句點其地,次句寫古寺之景觀。臨水之殿,繞云之廊,半已不存,荒蕪頹圮。詩的轉捩處用“只有”兩字,最值得矚目。詩人說,千年古寺雖已破舊,而老僧奉佛、安禪之心不變,外出歸來,明月照著他的清影,安詳地敲響寺門。此時此景,充滿著詩情畫意,很容易使人聯想起賈島的名句“僧敲月下門”。沈貞的題詩,與沈周的題詩參看,人們可以完整地看到一位欲寡心閑、淡泊安禪、焚香課佛、茗碗題詩的老僧形象,也可以看到詩人對他的崇敬之情。
上一篇:《題沈周有竹居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沙洲雁影》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