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云滿山頭樹滿溪,春風浩蕩綠初齊。
若教此地容高隱①,我亦移家傍水西②。
【注釋】
①若教:如果,假使。②傍:沿著,靠著。
【評說】
本詩選自故宮博物院藏高翔畫《春山云起圖》掛軸題詩。
《春山云起圖》是高翔山水畫中的代表作。它不僅構圖精當,層次分明,其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當數它的筆法,多用濕筆,筆墨蒼潤。放眼望去,山間繚繞著綠陰陰的云霧,這倒并非云霧本身有顏色,而是山光樹色映襯照射的結果。正因為這層山間流動的云霧,使得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誠如前人所謂“氣韻流動”、“風行水上”。在畫的左上方,高翔題寫此詩,揮毫直下,放縱多姿,運筆連中求斷,斷中求停,虛虛實實,變化莫測,富有強烈的節奏感,真正體現出詩、書、畫、印完美結合的特色。
題詩的前兩句,抓住景物特征,精要傳神地勾勒出畫境,群山高峻,云飛霧繞,山澗清澈,綠樹成陰。首句兩個“滿”字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云蒸霞蔚,山林蓊郁。這就是畫境的典型特色,也是作者繪畫技法的體現。次句由點及面,對畫境作全景式的描繪,經過浩蕩春風的吹拂和撫育,山中的一切都顯得生氣勃勃,由此點明所畫的是春山。在這兒,畫家借用了詩人的語言“綠”,極為貼切恰當,不但寫出了春山的顏色,更寫出了它的生機和動態。這不禁就使人聯想起王安石改詩的事來,他寫《泊船瓜州》最后一句時:“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容齋續筆》卷八)有了王安石的推敲斟酌,所以畫家也就不必殫精竭慮,苦思冥想,直接移用到畫上。從一個“綠”的運用上,或許會對我們當今的畫家有所啟示,即學畫者不可忽視古典文學的修養,二者相輔相成,可以互相促進提高。
三、四句以議論來表達畫家的心愿,深化畫境畫意。詩中講道:如果此地容許我隱居的話,我是心甘情愿地想移居山間與溪水林泉為伴。在表述這一意思時,用了“以畫作真”的手法,面對高于自然美的藝術作品,畫家把它當作人,去向圖畫商量歸隱之計,你能否允許接納我,如果同意,我是求之不得的,這樣寫,便把詩和畫都激活了。究其根本,皆因作者性格耿直,不滿現實而生的,有了這一創作意向,在游歷中見到幽美寧靜的山水,便立即攝入畫中,寫出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上一篇:《題故友楊孟載所畫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春山云起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