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開
一從云霧降天關(guān),空盡先朝十二閑。
今日有誰憐瘦骨,夕陽沙岸影如山。
龔開(1222—約1304),元代畫家。字圣與(一作予),號翠巖,又號龜城叟,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宋理宗朝景定年間,任兩淮制置使監(jiān)官,與陸秀夫同在幕府。宋亡后,抗節(jié)不仕,志節(jié)高尚。龔開善畫山水、人物,畫人物師曹霸、韓干,畫山水師米氏父子,畫筆粗放,名重一時。工詩文,清勁古雅,善題贊,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及序》,成為后人研究《水滸傳》的重要資料。有《龜城叟集》輯本。傳世畫作有《中山出游圖》、 《駿骨圖》。
龔開喜在自己的畫卷上題詩或贊跋,本詩便是他題在自己畫的《瘦馬圖》上的一首,元人湯垕親眼看到過這幅畫和題詩,記錄在《畫鑒》里。龔開善畫馬,專師曹霸, 得神駿之意。詩開端從“天馬”著筆, “一從云霧降天關(guān)”,馬穿過云霧從天而降下。漢代西域大宛國產(chǎn)良馬,素有“天馬”之稱。這句形容駿馬的神奇不凡,起得突兀,有破空而來的氣勢,增加了詩篇開端的力度。 “空盡先朝十二閑”,連接上句,是說駿馬從天而降,它的神采風(fēng)姿超凡不群,使皇宮內(nèi)所有的馬匹都為之黯然失色。 “空頸,一洗而空的意思,語見唐代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 而馬群遂空。” “先朝”,指宋朝。 “十二閑”,帝王的馬廄, 《周禮·夏官·校人》: “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閑,即是馬廄。起、承二句,寫昔日駿馬的神奇姿態(tài),第三、四句,轉(zhuǎn)到“今日”,寫現(xiàn)在這匹馬的景況,與前二句構(gòu)成了強烈的今昔對比。而今,這匹馬瘦骨嶙峋,有誰再愛憐它呢?最后一句詩“夕陽沙岸影如山”,是“瘦骨”的形象描繪。瘦馬無人信用,孤獨地在夕陽下的沙岸邊佇立,斜投在沙岸上的身影,嶙峋如山。用“山”字形容馬的瘦削形態(tài),還含一層言外意:即使它老病困乏,仍然挺拔屹立,不改變它的凜然不可犯的氣概。
全詩專詠馬,句句寫馬,似馬之形,得馬之神;又詠人,借馬以攄寫人的情性,處處可見人的抱負、襟懷、遭際。在馬的今昔對比中,寄托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深深感慨。這首題畫詩,歷來受人傳誦,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龔開圣予工詩,喜畫馬,篆隸亦奇古,每畫題詩于后,嘗見三幅皆佳。”三幅中的一幅,便是《瘦馬圖》。元湯垕稱頌此詩說: “此詩膾炙人口,真有盛唐風(fēng)致。” (《畫鑒》)他們的這些評說,并非過譽之論。
上一篇:《瘦馬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石谷臨九龍山人枯槎竹石》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