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
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
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李建中(945—1013),宋初書法家。字得中,號嚴夫民伯,京兆(今陜西西安)人,遷居四川。官至工部郎中,性簡靜,恬于榮利,因喜洛陽風土,曾屢請任西京留司御史臺的職務,故人稱李西臺。工書,得歐陽詢法,氣格不減徐浩,遒勁淳厚,有唐人風韻,為黃庭堅等所推重。存世書跡有《土母帖》、 《同年帖》等。也能詩, “每游山水,多留題” (《宋史·李建中傳》)。
楊少師,就是五代書家楊凝式,詳見楊凝式《題懷素酒狂帖后》賞析。他的軼聞頗多,如善于文詞,特別長于歌詩,但常在詩中雜以詼諧之語,變成了打油詩。他愛游山水勝跡,佛寺道祠,有一次出游,仆人問去哪里,他說: “到東面廣愛寺去。”仆人說: “不如到西邊的石壁寺去。”他說: “姑且去廣愛寺。”仆人仍堅持,他就舉鞭西指,說: “姑且游石壁寺。”他遨游佛寺,流連賞詠,常把那種莊諧相雜的詩任意地題寫在墻壁的“圭缺處”,其字體或真或草,怪怪奇奇,人們或讀不懂,或不認識;其署名也常變換,如“癸巳人”、 “楊虛白”、 “希維居士”、 “關西老農”……
楊凝式在洛陽寺院壁間書跡甚多,無一處不造微入妙。黃庭堅認為這與唐代吳道子的寺院壁畫堪稱“洛中二絕”。宋《蔡寬夫詩話》 “楊凝式題詩”條云:
楊凝式仕后唐、晉、漢間,落魄不自檢束, 自號楊風子,終能以智自完。書法高妙,杰出五代,可與顏(真卿)、柳(公權)繼軌。今洛中僧寺尚多有其遺跡。 《題華嚴院》一詩云: “院似禪心靜,花如覺性圓。 自然知了義,爭肯學神仙。”用筆尤奔放奇逸。李西臺建中,平生師凝式書,題詩于旁曰……
李建中的這首題詩,就是上面的《題洛陽華嚴院楊少師書壁后》, 《宋詩紀事》載錄此詩,與《蔡寬夫詩話》略有不同。
這首詩的第一、二兩句,以對仗的文學語言描繪楊凝式奔放奇逸的筆情墨趣。
“枯杉倒檜霜天老”,霜天,指秋天。這句描述書法的筆力老健,形態古怪,猶如秋天里懸崖絕壁上挺拔的枯杉、倒掛的奇檜,是那樣蒼勁雄強,骨氣不凡,伸張盤屈,力量橫溢!
“松煙麝煤陰雨寒”,松煙和麝煤,均指名墨。晉衛夫人《筆陣圖》: “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麝煤,麝香、煤煙,也是作墨的原料,故用為墨的代稱。唐韓偓《橫塘》詩: “蜀紙麝煤添筆媚,越甌犀液發茶香。”李建中詩里“松煙麝煤”并提,是為了與上句“枯杉倒檜”形成對偶之美。“陰雨寒”, 《宋詩紀事》作“風雨寒”,主要是形容楊凝式書壁的墨韻之美,與上句主要以“霜天老”描寫筆力之美相映照。宋米芾《海岳書評》曾說“楊凝式如橫風斜雨,落紙云煙,淋漓快目”。李建中也從楊凝式淋漓揮灑而富于變化的墨趣聯想到潤含夏雨,干裂秋風,并萌生了“陰”、 “寒”的審美感受……
楊凝式在洛陽華嚴院所題的五言絕句書跡,奔放奇逸,怪詭多端,筆勢飛動,元氣淋漓,使得李建中為之傾倒,并立即揮毫,題這首詩于其旁。 于是,在寺壁上,楊、李二詩互映生輝,兩位書家的墨跡也各有千秋,據《蔡寬夫詩話》載,李建中書“亦自深穩老健,前輩所貴重也。”這一韻事佳話,曾長期流傳在中國古代詩歌史和書法史上。清劉墉《論書絕句》寫道:
絕愛楊風草法奇,西臺晚出尚追隨。
相門華組甘拋卻,五代完人更首誰。
這詩是由李建中追隨楊凝式題詩書壁的韻事而生發出來的。作者推崇楊凝式的人品,指出他甘愿拋卻相府的“華組”——佩官印的彩綬,蔑視丑惡勢力,不慕名利地位,可謂五代時期的“完人”。
李建中早年也是一位有抱負的人,曾“表陳時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宋太宗對他很賞識。但不久就坐事降官,從此看透官場,變得恬淡了,還在洛陽造園池,號日“靜居”。他與楊凝式不但社會遭際有相似之處,而且興趣愛好與風格追求也相同或相近,他自言“生來有書癖”,因而更易產生強烈共鳴。他醉心于楊凝式的書品、人品,特別欣賞其華嚴院題壁,以至于“一回入寺一回看”,真可說是百看不厭的知音之人。
上一篇:《題湯致遠運使所藏隆師四圖(選三)》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玉蘭花二首(選一)》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