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少保有古風,得之陜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見書畫傳。
我游梓州東,遺跡涪江邊。
畫藏青蓮界,書入金榜懸。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
郁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
又揮西方變,發(fā)地扶屋椽。
慘淡壁飛動,到今色未填。
此行迭壯觀,郭薛俱才賢。
不知百載后,誰復來通泉?
薛稷(?——713),唐代畫家。字嗣通, 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舉進士,長壽三年(694),制科及第,歷仕中書舍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睿宗立,拜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官至太子少保,封晉國公。開元元年(713),坐竇懷貞事賜死。稷工書畫,書學褚遂良,世稱“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為初唐四家。尤善花鳥、人物、雜畫, “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樣, 自稷始也。”(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將他列于“神品下”, 《宣和畫譜》說李白有“稷之畫贊” (今集無)、杜甫有“稷之鶴詩”,可見薛稷名重當世。
唐代梓州通泉縣(今屬四川射洪)有薛稷的書畫壁, 《唐朝名畫錄》說: “蜀郡亦有鶴并佛像、菩薩、青牛傳于世。”寶應元年(762),嚴武入朝,杜甫到梓州依章彝,游通泉縣,有機會欣賞到薛稷的書畫,寫了兩首詩,一首是《通泉縣署屋壁后薛稷少保畫鶴》,另一首即是本詩。
開端四句點題。 “少保有古風,得之陜郊篇”,薛稷曾官太子少保,故稱“薛少保”,他有才學,寫詩存留古風,因為寫作《秋日還京陜西十里作》詩而得名,此詩首句“驅車越陜郊”,所以杜甫稱之為《陜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見書畫傳”,杜甫為薛稷婉惜,因為稷預知竇懷貞附太平公主叛逆的陰謀,坐罪而賜死。又為他能傳下書畫真跡而感到欣慰,可以使后人(包括詩人杜甫在內)一飽眼福。首段環(huán)繞詩題寫來,從詩篇引到書畫,說明薛稷兼擅詩歌、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
“我游梓州東”以下四句,總寫游通泉縣觀看薛稷遺跡的情況。通泉縣在梓州東南一百三十里處,臨近涪江,收藏薛稷書畫的寺院便在涪江邊。 “畫藏青蓮界,書入金榜懸”,青蓮,產于印度的青色蓮花,佛家因稱青蓮界為佛界,指佛寺。金榜,涂上金粉的、懸掛在寺門前的匾額,這塊匾額上書“慧普寺”三字,即是薛稷所書, 《輿地紀勝》記載薛稷書慧普寺三字,徑三尺許,存通泉縣慶善寺聚古堂。
“仰看垂露姿”以下四句,緊承“書入”句,描寫薛稷留在慧普寺的書法藝術真跡。 “垂露姿”,即垂露筆法的姿態(tài),這種筆法,勢不遒勁,婀娜多姿,如濃露下垂,故名。杜甫在通泉看到薛稷書法的時候,距離薛稷書寫此匾的時代還不遠,所以字跡完好,尚無虧損。 “不崩亦不騫”,語出《詩經·小雅·天保》 “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騫,虧也。騫崩,毀壞虧損。 “慧普寺”三個大字,是真書,蒼勁有力,筆勢有如蛟龍盤拏之狀,故云“蛟龍岌相纏”。
“又揮西方變”以下四句,遙接“畫藏青蓮界”句,描寫薛稷留存在慧普寺的繪畫藝術。西方變,指薛稷所畫的是西方諸佛變相。變,即圖畫,段成式《酉陽雜俎》說唐人稱畫為變。薛稷所畫的佛像極為高大, “發(fā)地扶屋椽”,從地面起,可以上接屋椽。經過畫家的“慘淡”經營,精心構思,畫在壁上的佛像神采奕奕,靈氣飛動,直到現(xiàn)在(即杜甫寫詩的時候)色彩還很鮮明。詩中“色未填”的填字,出自《詩經·小雅·小宛》: “哀我填寡”,朱熹解說為: “填與瘨同,病也。”(《詩集傳》)色未病,是說色彩沒有因歲月流逝而消褪。這些詩句生動地描繪了薛稷所畫佛像的恢宏形態(tài)、靈動神采和鮮明色彩,可以與《唐朝名畫錄》的記載相印證,互為補充。
詩的最后四句,因通泉之行而發(fā)表感慨。 “此行”,即指杜甫這次到通泉縣過訪郭元振故宅和觀看薛稷書畫壁的活動。郭元振在通泉縣任縣尉時留下的遺韻,薛稷在通泉縣留下的書畫藝術,都很壯觀,故曰“迭壯觀”。 “郭薛俱才賢”,說薛稷而帶出郭元振,這是“從題外推開作結”的寫法,郭、薛兩人是同學好友,俱是有才能的賢士,薛有《陜郊篇》,郭元振任通泉縣尉時,不甘心“沉埋無所用”,因而寫作《寶劍篇》以寄感慨。 《新唐書·郭元振傳》: “十六,與薛稷、趙彥昭同為太學生。”郭元振任通泉縣尉時,郭、薛二人曾相會于通泉縣,才有可能在當?shù)亓粝聲嬚孥E。 “不知百載后,誰復來通泉?”詩人在說,郭、薛兩人在通泉留下的遺韻,有我來到這里瞻仰、題詠,繼其韻事,不知百年以后,又有誰來這里呢?仇兆鰲注釋杜甫這首詩,作出了“語含自負意”的評論,是很中肯的。
我們接觸到的題詠書畫詩,不是題畫詩,便是論書詩,二者總是分別題詠的,而杜甫這首《觀薛稷少保書畫壁》卻將繪畫和書法藝術結合在一起,進行題詠,實在少見。這一方面說明薛稷的書畫藝術正好一同留存在慧普寺內,另一方面也可見出杜甫對書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獨具只眼的鑒賞能力和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全詩的藝術結構很有特色,首尾完整,除開端和結尾各四句以外,中間十二句,也以四句為一個層次,先并提書畫,交代薛稷遺跡存留的地點,再分寫書法和繪畫,顯得層次井然,詩思富有邏輯性。
上一篇:《觀王右丞維滄洲圖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許道寧《寒林》》題畫詩賞析